亿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加速推进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发布时间: 2014-08-13 11:17:37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 屠国玺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饮水安全 安全饮水 靠天

“人饮(嘛)工程(着)水上了山,甘露水润活了心田。清粼粼的泉水引到了家,干净卫生又解乏。”8月初,在黄土高坡上的农家院里,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民王成科唱起了自编的民歌“花儿”,来表达村庄今年刚刚接通自来水、结束靠天吃水历史之后的欣喜之情。

这是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生动场景。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目前,水利部和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推进这一项事关亿万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工程,建管并重,努力实现让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从靠天吃水到自来水入户

张家川县,山大沟深,当地群众说:“虽然叫张家川,但这里没有川,几乎全部都是山。”这里也是黄土高坡最干旱的地方,靠天喝水,几乎是祖祖辈辈解决饮水的方式。

现年59岁的农民肖克成,是木河乡高山村党支部书记。他从6岁开始,和大人一起到山沟里去接水吃。浑浊的沟水量也不多。为了能让自家吃上一口水,大半夜就得起来排队。

上世纪90年代,通过收集雨水到自家地窖里面,饮水难暂时缓解。但在一些干旱年份,窖水远不够生活所需,他们只能从县城往山里面拉水,一方水在县城就几元钱,但等到拉到家里,一方水的成本就达到了几十元钱。每年群众的饮水支出超过1000元,成为贫困农民的大支出。

2011年,村庄首次接通自来水。在黄土高坡和沟壑峁梁之间,供水管道被成功铺设到了农民家门口、厨房里。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也可以和大城市的人一样,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缓缓流出,而一年的饮水支出仅100多元。

据统计,张家川县已经累计解决了19.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通村率达到了100%、入户率达到了82%。

建管并举保障群众长期受益

“三分建、七分管”,张家川县委书记刘长江介绍说,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和加强运营管理,保障农村群众不仅要喝上水,而且要喝上好水。

在水源地水库边上,监控摄像头直接联通到当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中心。通过电脑屏幕,工作人员对工程运行实行24小时监控。而在县水质检测中心,通过对水源水、净化水、用户水、末梢水进行21项指标的检测检验,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洁净。

当地对建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按照县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乡有服务站的三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护。一旦用水户出现故障,管理人员确保能在半天至两天的时间里解决问题。“确保群众能够正常用水之后,农民缴纳水费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张家川县水务局局长马彬说。

改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

在今年夏季接通自来水之后,高门镇河北村农民刘红红一家开始在自家修建浴室。而在此之前,洗澡只能去5公里外的乡镇浴室。要是遇到沙尘天气,刚洗完等回到家就是一身泥。

自来水也让养殖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许多养殖户不再因为牛羊要喝水而发愁。以高山村为例,当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已经由2011年的2800多元增长到2013年的4300多元,其中养殖业所占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来自水利部的统计显示,自2005年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国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万多处、分散供水工程130多万处,解决了4.1亿农村居民和32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3年的73%。

到2015年底,纳入“十二五”规划的2.98亿农村居民和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部得到解决。届时,我国农村供水将实现从解决人饮困难到饮水安全,从“小型分散、低标准、小规模解决时代”到“集中式、高标准、大规模水厂时代”的转型跨越。

(新华社兰州8月12日电记者屠国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