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李颖 项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0日排除一宗埃博拉疑似个案。一名疑似患者的血液样本经初步化验后,对埃博拉病毒呈阴性反应。
这位32岁的病人自8月9日起出现腹泻和呕吐,并无发烧。他10日到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求医,之后转送玛嘉烈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现时情况稳定。卫生防护中心初步调查显示,这位病人8月7日从尼日利亚拉各斯经迪拜抵港。他在过去一个月没有到过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受埃博拉病毒影响的国家,没有接触过感染埃博拉病人或动物,也没有到过医疗机构。这是香港近期发现并排除的第二例疑似埃博拉病例,第一例发生在7月。
就在全球都对埃博拉疫情束手无策之时,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这让世界为之惊喜。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高官也不断提醒各国重视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丰富经验。
控制传染病的难点在于不知道哪一种传染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对我们造成威胁。为了应对传染病,我国一直着手建立应对新发传染病技术储备。国家疾控中心徐建国院士透露,目前我国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研究。
徐建国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国传染病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可以在三天内初筛300种常见病原体,包括一部分罕见的病原体;如果遇到更加难对付的问题,我国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可以筛选3000种以上病原体,实现对未知的、难以检测的病原体的检测。我国关于细菌性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网络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全球贸易增加,航空业发达,传染病的全球化威胁已成为常态,埃博拉出血热不仅对我国有影响,对全球有航空、贸易、人员来往的国家都会造成威胁。尽管我国属于低风险国家,但对于防控传染病来说,最小的可能性也应尽最大的努力”,徐建国说,“为确保我国不受埃博拉疫情的实际影响,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工作,我国的科技队伍能为应对疫情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针对我国防控埃博拉病毒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境内,相关部门已加强疫情研判。一方面,强化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要准确把握防范形势。二是严把口岸关,对从相关地区前来的入境人员检测排查提出相应的要求。此外,做好国内疫情防范,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时候,应该在2个小时实现直报。
据记者了解,埃博拉病毒毒性大,但传播性并不太强。国家疾控中心提醒,人们应从公共卫生部门获取埃博拉疫情的可靠健康建议,避免道听途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