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废物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39.43万吨,利用量为431.62万吨(含2012年度部分暂存量),处置量为7.57万吨(含2012年度部分暂存量),贮存0.26万吨。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99万吨,利用量为5.51万吨(含2012年度部分暂存量),处置量为0.37万吨(含2012年度部分暂存量),截至2013年底暂存量为0.43万吨。
全市医疗废物收集量为1699.5吨,处置量为1699.5吨,处置率100%。
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量为52.62万吨,无害化处置量为52.32万吨,处置方式主要为填埋和焚烧。
环保专栏
(一)污染减排
2013年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污染减排的各项决策部署,与各市(区)政府签订了年度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把污染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双文明考核之中。2013年泰州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9.55万吨、1.18万吨、5.25万吨、5.39万吨,比2012年削减4.03%、4.21%、2.97%、23.42%。四项污染物“十二五”前三年分别完成五年目标任务的58%、64%、108%、1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提前完成五年目标任务。
(二)环境管理
一是严把环境准入关。提高全市主要产业环境准入门槛,将化工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对电镀、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外的项目实施限批,明确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2013年全市共劝退各类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环境准入条件的重大项目7个,拒批和劝退投资总额9.5亿元,审批建设项目74个,核准试生产(运行)项目11个,验收项目45个。二是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级。对全市2486家企业2013年度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评级,信用级别由好到差分别用绿、蓝、黄、红、黑五种颜色表示,共评出绿色企业119家,蓝色企业1864家,黄色企业451家,红色企业43家,黑色企业9家。通过银行征信系统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协助银行进一步控制信贷风险,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支持。三是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2013年组织推荐泰兴市城东环保科技产业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环保工程服务总承包试点;推荐江苏亚太泵阀有限公司申报江苏省污水处理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三)环境执法监管
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连续第九年率先启动环保专项行动,对10件重点环境问题、10件重点环境信访以及海陵区、高新区和农业开发区13个重点环境问题(共涉企58家)实施市级挂牌督办案件和交办。全市共关停取缔污染严重、治理无望企业25家,新上和改造治污设施30台(套),投入整治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不断加大现场执法监管力度。利用节假日、汛期和夜间对市区重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察,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或立案查处。三是及时认真调处各类环境信访。与政府热线“12345”联动,完善局长接待日、信访排查、现场督办、反馈抽查、有奖举报等工作制度。全市共受理2654件环境信访,比上年同期下降1.4%,办理率100%、结案率100%。四是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完成全市16家企业、2个园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并报省厅备案工作和市区10家重点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指导中海沥青(泰州)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了30多次各类环境应急演练活动。
(四)环境监测
一是各项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完成我市水、气、声、土壤、生物生态等各项例行监测工作,并对南水北调断面、重点流域控制断面,以及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涉重企业密集区等区域开展专项监测。2013年全市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00余万个,编制各类监测报告和报表8000余份。二是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通过整体验收。2013年我市通过了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化站建设整体验收,其中市中心站和泰兴站验收得分分别列地级市站和区县级站第一名。三是形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全覆盖。全市实现PM2.5等6项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项目全覆盖,并成功与省环境监测中心成功联网,实时对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市中心站与市气象台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会商机制,及时发布大气质量预警信息。四是应急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完成辖区内86个重点风险源调查,参加了江苏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受到不明有机污染物污染”和泰州市“化工厂氨气泄露”等应急监测演练。2013年全市圆满完成9起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报送应急监测快报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