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修复亟待发力

发布时间: 2014-05-30 11:23:46  |  来源: 科技日报  |  作者: 于文静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引调水工程 水源地水质 农村饮水安全 生态安全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明确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

当前,我国面临哪些潜在的水危机?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内容?未来将如何破解水污染、水短缺问题,保护水源地?29日,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回答了上述热点问题。

年排废污水约700亿吨 部分地区水源地水质恶化

问:我国水资源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潜在的水危机?

李原园:我国水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人均水资源量只占世界平均的28%,水资源60%至80%集中在汛期。经过长期发展,水资源形势越来越危急。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水资源短缺。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这些地方近二三十年偏旱,加上人为原因,水资源衰减,很多地方衰减率达到10%、20%以上。

——水污染。我国目前每年废污水排量约为700亿吨,对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造成威胁,甚至有些地方水源地水质也恶化了。

——水生态。全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很多河湖被侵占,河道断流、湿地减少。

——洪涝。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每年降雨都比较集中,容易引起洪灾,加上我国很多人口、经济总量都分布在大江大河下游平原地区,很多中小城市工业区分布在未经系统治理的中小河流周围,这些地区受到洪灾威胁。

——我国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缺乏水资源战略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节水优先、两手发力

问: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行部署,明确在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和饮水安全工程,您如何理解?

汪安南:这次部署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特别强调“节水优先”的方针,明确工程规划与建设必须确保生态安全,同时提出要按“两手发力”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原园: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中西部地区水利设施,特别是供水和引水工程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脱贫致富的很大制约因素。很多地区因水而贫,水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制约。

比如西北地区,总体干旱缺水,有些地方有水,但是还没有开发出来;有些地方已开发过度,产生环境问题。通过引调水工程和水资源配置,既保证生态发展,也保证人们用水,对水生态的修复也非常重要。

汪安南: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将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创造性,有利于节约用水,解决重大工程资金缺口问题,提高投资的绩效,落实工程的管护责任。

下一步,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行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技术服务等水利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调水工程、水源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推进水利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建立健全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政府补贴机制、水利工程水价合理确定机制等。

新一轮城镇化亟待解决城市供水安全

问:根据会议精神,未来我国将怎样解决水污染、水短缺问题?如何保护城市水源地?

李原园:对于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我们加强了规划编制,提出水资源保护的红线和底线。比如说水资源到底有多少?江河湖泊里到底能容纳多少污染的负荷量?相关部门也在加强污染治理,保护水质。

今后要坚持节水优先,我国搞节水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必须节水;控需减荷,有些地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要进行系统治理,把产业和开发活动退下来;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引调水和水源工程建设,在保护生态和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开源、保障供水安全。

保障城市供水方面,一要节水,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改造供水管网,推广节水器具,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同时,加强城市水源的建设。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是单一水源,水源一旦衰竭或污染,这个城市就瘫痪了。必须加强城市双水源、多水源建设,加强水源间的水系联通建设。

水源水质保护方面,要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按照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水源涵养。城市是我国经济的主体、人民群众生活的主体,未来我国还有3亿人要从农村进到城市里来,在通过中小型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同时,必须加强城市供水安全的保障。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