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桐庐县境内一辆槽罐车侧翻,8吨有毒化学物流入富春江,引发了一场饮用水安全危机。
出事之后,虽然政府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由于各种关于事故的消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然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实信息,因此出现了各大超市矿泉水被哄抢的情况。
近年来,类似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频发,这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饮用水安全缘何如此脆弱,我们又该如何保障我们的饮用水安全?这一系列问题都引人深思。
运输泄露事故屡屡上演 威胁水源安全
记者对近年来省内水源污染事件进行梳理后发现,导致饮用水源受污染的因素多样,而屡屡上演的危化品事故,就像地雷一样,随时可能威胁着水源安全。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省危化品事故就屡屡发生,危害也不尽相同。
2月27日,浙江333省道青田温溪洲头村路口发生一起危险品运输槽罐车顶部盖子脱落,造成浓硫酸外溢事故;
5月18日,杭州市桐庐县境内一辆槽罐车侧翻,8吨左右有毒化学物流入事发地附近溪流,该溪流距离富春江约2公里左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几次发生在我省的事故都呈现出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事发线路大多经过人口相对较为密集的乡村及水源地,而我国部分城市大量企业布局在河流上游,是导致危化品长期威胁水安全的最重要根源。
杭州市环保局局长胡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浙江为例,钱塘江上游集中了一些化工、纺织、印染厂,危化品在河流沿岸运输不可避免,这是产业布局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管控。”
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共同“侵害”水源
除了事故造成的偶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也共同“侵害”着水体。
以绍兴的母亲河曹娥江为例,本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关注绍兴的母亲河曹娥江被污染事件。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印染企业——浙江东豪集团股份正是排污的元凶,其偷排的行为,导致了江水变色发臭。
污水管窨井污水翻出流入河道(资料图)
今年5月,本网记者在督察中再次发现,嵊州上三高速嵊州出口附近,有污水管网破裂,导致部分污水直排入附近的曹娥江。
污水汩汩而出(资料图)
不管是企业偷排还是漏排,可以说工业污染一直都在侵害着水源。
此外,居民生活污染也造成部分水源污染。一些地区由于污水管线布置不合理,雨污合流的情况较为多见,这就造成一些居民的生活污水日积月累的进入城市河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饮用水安全应如何保障?
承载着生命的水源正饱受污染,现在适合饮用水源已经越来越少,饮用水安全到底该如何保障?
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教师徐栋,从事饮用水安全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我省饮水的问题主要是饮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厂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水质监测及检测能力不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以及危化品运输工具侧翻泄露等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较低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遵循“开源节流并重、量质同步提升”的原则,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保障饮水之源,提升饮水质量,让全省更多的人更快地喝上安全高质的饮用水。
通过立法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然而,建设工程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却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石东坡认为,在当下城乡一体化、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实施了近20年的《城市供水条例》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性,特别是需要正视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的滞后态势,或在水污染防治法中专章规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或修改《城市供水条例》为“城乡饮用水安全条例”,并可以考虑适时进行城乡饮用水安全的特别法的创设。
除此之外,更有专家认为,水安全问题已经不单是区域性的环境保护问题,它关系我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
总而言之,透过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反映出我们脆弱的环境生态体系,以及产业布局不合理而留下的安全隐患。今后,只有严格地按生态规律建设,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上,加以改进,有了严格的法律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见习记者胡翀 实习记者 黄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