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X项目,即“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其中文名是1,4-二甲苯(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属于芳烃的一种,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人民日报曾于2013年6月24日刊文《揭开PX的神秘面纱》,文中提及“根据国际标准,PX不算危险化学品,与我们喝的咖啡同属‘可能致癌物’”。
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仍需大量进口
近日有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捍卫PX低毒属性”的新闻在网上广为传播,很多人通过这则新闻了解到PX的毒性与乙醇相当,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固执的选择“不相信”。从2006年厦门总投资额108亿元的PX项目流产开始,多地已陆续发生对PX项目的抵制乃至使其取消的事件。
《环球时报》报道称,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PX项目虽然发展缓慢,但供需关系相对平衡,2000年的国内自给率为88%;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PX项目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是,在最近的三四年间,国内的PX建设步伐又开始放缓,产能无法满足需求。2012年,中国对PX的实际需求为1385万吨,但总产能为880万吨,自给率63%。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占全球32%。
其他国家发展为何顺利?
PX的生产与石油密不可分,借助“芳烃联合装置”生成。由于这一系列工艺需要用水,加上便于运输的倾向,PX项目多依水而建,而这些地方往往是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其选址的原则有“三近”:离炼油企业近,离下游PTA工厂近,离大江大海近——国家发改委的“规划”明确要求:新建PX项目必须以大型炼化厂为依托,并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评论称,连新加坡这样的“花园城市国家”也有PX项目,甚至能对中国出口芳烃原料,相比之下,中国几乎新建一个PX项目就陷落一个,日韩PX工厂都乐开了花——它们向中国出口的芳烃原料在涨价!
人民日报一篇评论称,“少数人浑水摸鱼,无端让冲突加剧、矛盾升级”,要解决这个矛盾,政府和公众都需要科学的态度。
据此前报道,目前世界PX的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和泰国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数据显示,在中国PX产能不断下降的近几年,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已成为中国进口PX的前几大来源地。
台湾媒体报道称,大型PX项目一般安全性很高,其排放物由于可循环利用,因此污染也很小。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很多PX项目就被批准建设在市区附近。
相比我国民众对PX项目上马“谈虎色变”,新加坡等国PX项目都实现了与公众和谐共处。人民日报报道称,这主要得益于成熟而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比如韩国三星道达尔公司制定了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在电路、水路上均采用双重冗余设置;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请第三方公司检测排放的气体,使数据更具有公信力;对新员工每年进行8次安全培训,老员工每年有1—2次安全演练;每个厂区都有自己的消防队伍;对于雷击、海啸等自然灾害都有预案。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第二季度,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价值24亿美元的石化工厂将投入试运行。分析称,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在PX项目上较为畅通,与一系列依法、合理的流程措施有关。
据悉,新加坡的炼化设施大多集中在裕廊岛以及附近一些岛屿为基础而加以扩大和改造的地块,一些炼化设施甚至架在海面上;由一家私营的安保公司负责安全,只有相关的公司员工和前来访问的人士才可以进入,不允许一般人随意拍照或录像;在新加坡,在确定土地规划用途的阶段就要进行公众咨询,才能最终敲定土地规划纲要。而土地的实际使用必须按照土地规划纲要行事;对二甲苯生产设施须提交污染控制研究报告、污染监控计划和量化风险分析报告,列明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对工厂的设计和运营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措施,划出化工厂周边的健康和安全区域范围,使风险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环球网报道称,在韩国,一个大型项目上马之前,必须做好政府、企业以及附近居民的协调工作,企业必须向政府和居民证明项目建设在环保上符合要求,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民众诉求都可通过讨论协商,求得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