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P项目进入公众视野,是2007年。那一年厦门发生PX项目事件,市民集体抵制该项目,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工程,从二次环评、公众投票,到最后迁址,热热闹闹,举国关注。事实上这个项目的立项时间是2004年2月。距今足足十年。
十年后的3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一些市民,因为反对在当地建PX项目,打砸了市委门前的公共设施,再一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十年前略有进步的是,当年厦门PX项目审批、立项、建设和投产,市民几乎一无所知,政府根本没有事先告知的意识。这一回公众获知茂名拟建PX项目的消息,至少是在立项、动工和投产之前。
但是,这种进步依然无法消弭公众的担忧。许多市民聚集在广场表达关切,还是有一些人采取了过激举动。打砸公共设施是不对的,政府决策要充分听取市民意见。这话厦门PX项目事件后说过、昆明PX项目事件后说过、宁波PX项目事件后说过、彭州PX项目事件后也说过,如今恐怕又要再说。老生常谈,谈完依旧,这说明我们根本没有从过往的教训中解脱出来。
面对PX等重大化工项目,民众如今依然迷信“不闹不奏效”,上街、散步、打砸,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成了取得“庶民胜利”的“最可靠途径”。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此一问题上,方式方法依然笨拙。它们不是真正抛出议题,鼓励各方面充分讨论,最后让民众投票决定,而是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排除阻力非上马不可”的“决心”。于是,政府“公共议题主持人”的角色被淡化,家长姿态就凸显了出来。
为了抵达排除阻力之目的。茂名市政府的做法无非是,在全市普及PX项目知识,把宣传车开到街头巷尾广播宣传。大意无非是说,这个项目是安全的,是能够带来效益的,不必紧张。这样说,有没有道理,有。包括PX在内的一些大型化工项目,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并非不可控,上马这些项目,也是国家工业发展需要。但是,从程序上看,政府这样先入为主、驯服舆论的逻辑起点与用权立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权力的公信力在于它的中立性。一旦它把自己摆到一个说服者、“驯化者”、用强者的位置,一开始就与民众分庭列队,则难免失去应有的公信力。茂名市民不相信政府的宣传车,原因就在于此。在许多民众眼里,政府的“热情上项目”,很可能是为了拉高GDP,为了炮制政绩。有私心的权力总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当地政府也许会说,咱真的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这话,厦门、昆明、宁波、彭州等地都曾说过,话未必都是假的,但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改变,说什么话恐怕都不管用。一起起群体性事件的教训摆在那里,为什么不认真思考、总结,自我改革呢?
人不怕摔倒,就怕在一个地方重复摔倒,并且不肯仔细看看脚下的路。十年了,PX项目的教训依旧,也该有个彻底改革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