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PX:一个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是时候为PX正名了。”4月10日在京举行的中国PX发展论坛,以“责任·战略·创新”为主题,几乎囊括了业界专家的300余位代表,对PX被妖魔化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性的回应——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低毒;其生产的安全、环保可控,公众无需过度解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PX,经济发展离不开PX。
整个聚酯产业链的核心是解决百姓穿衣问题
在题为《我国PX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的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曹湘洪再一次普及了有关PX的基本知识:PX(对二甲苯)是一种普通的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PX氧化精制成对苯二甲酸(PTA),再缩合聚合成聚酯(PET)。聚酯可制成纤维,变成纺织品;可注塑做成瓶子,如日常生活中各种饮料瓶;可拉伸制成各种光学薄膜、包装膜、电工膜等。
“整个聚酯产业链的核心是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从产业角度论证PX的不可或缺:要解决十几亿人的穿衣问题,单靠天然纤维(棉花)就必然面临“粮棉争地”矛盾,实际上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了生计而大量进口粮食,“这个局面不堪设想”。所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化纤,化纤的发展离不开聚酯产业链,“而PX是目前面临的最后一道关,把PX发展好了,整个聚酯产业链就打通了”。
“而现在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他不无忧心地说。
PX毒性和汽油相当
曹湘洪解释,炼油石化生产装置客观上存在安全环境风险,因为其原料和产品大多数易燃易爆,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大,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但他强调:“风险不等于事故。”他比喻说,我们都带孩子去过动物园,那里有老虎、豹子等猛兽,只要把笼子关严,就不可能造成伤害。他以“在企业一线工作30年”的经验介绍,PX生产装置其实是同类炼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环境风险较小的,PX低毒,其燃爆可能性、毒性跟我们常用的汽油相似。他引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称,现有证据不能使PX进入对人类致癌性分类,而“抽烟是明确致癌的,可那么多人不是还在抽烟吗?”
“PX毒性和汽油相当”也得到了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的举证。为破除PX恐慌,化工学会曾把PX的安全性和公众熟知的汽油进行逐项对比,最后得出结论:PX的毒性、可燃性、可爆性和汽油相当。
而且,绝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PX。“真正直接接触的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或是从事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曹湘洪说。
为什么偏偏是PX?
对于业界而言,PX是“突然”登上石油化工舞台中心的。
生产条件相对缓和,在密闭、连续的生产装置中,安全、环保完全可控的PX,近年来频陷舆论漩涡,新上项目多地受阻,令业界一度大惑不解。
“一个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本来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了”,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李勇武如此形容PX风波。“明天就要开全系统产能过剩会议”的他介绍,目前我国PX的对外依存度是55%,今年表观消费量超过1800万吨,“恰恰是这个不过剩的东西我们上不了”,原因何在?
“综合的、多方面的”原因,是会议达成的共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指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必须通过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来构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当中既需要企业发挥基础主体作用,也需要政府的推动,以及科研机构的参与,更少不了广大公众的支持。他分析,包括PX项目在内的一些重要工程受阻,原因是综合性的,主要是许多人对相关项目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因此,业界,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全面准确地向公众传播相关科学技术知识。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凤中教授则从“社会公信力缺失”来把握这个问题:在公信力缺失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说这个好、无毒,公众反而认为肯定不好。解决之道在于,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架构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治理模式。说白了,就是不能政府一个人说了算,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治理,推进民主化决策进程。所以,“当下的PX正名潮,已不仅是在为昨天的错误埋单,为今天的稳定背书,更是在为明天的PX重装上阵,为化工企业的整体铺路”。
(科技日报北京4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