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实习生 邓景夫 通讯员 王海
全国最大碳交易市场浮出水面。昨日,我省碳交易正式启动,成交19笔,总成交量51万吨,成交金额1071万元。“首日成交量和成交额创下全国第一,让我们很有信心。”资深“卖碳翁”、广东碳排放交易所总裁靳国良称赞:“湖北碳交易,风樯动,起宏图!”
开盘首日,
湖北“碳市”以涨停报收
“今天是个好日子!”启动仪式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满脸喜色。
当日上午,湖北碳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后,20元/吨的开盘价格,不到5分钟,就涨到21元/吨。大屏幕上,一条陡直的线条,让所有人激动不已。
湖北能源集团成为当天最大的卖家。其下属鄂州发电公司共出让10万吨碳排放配额,分别被中石油武汉公司、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购得。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也卖出10万吨配额,分别被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超越联创环境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买入。
另外,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卖出的1万吨配额,被汉能控股集团购入。“看,一开市我们就买了5万吨!”北京太铭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晴熙指着大屏幕上的数字说,“我们相信,远远不止这个价格!”
至下午3点收盘时,湖北“碳市”涨停。刘汉武表示,为活跃市场交易度,湖北碳市场也对机构和个人开放。
有特点有创新,
为全国低碳发展探路
湖北工业结构偏重,却与“低碳”二字特别有缘。
2010年7月,湖北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之一;2011年10月,湖北又成为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份之一。两大试点集一身,全国为数不多。
低碳经济为何青睐湖北?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一语道破:“湖北在中国,就是中国在世界的缩影。”
他说,湖北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又面临节能减排、低碳转型的要求。国家赋予了湖北为全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使命。“湖北,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杜丹德说。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认为,与已经试点的5个省市相比,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有自己的特色——
设置的纳入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门槛远远高于其他试点省市。尽管只纳入了138家企业,但今年湖北的碳排放配额总量达3.24亿吨,已是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场;
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需求,碳排放权总量分为企业年度初始配额、企业新增预留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三部分,为企业新增产能或较大的产量变化预留了配额。
配额有点紧,
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3800万吨,是武钢拿到的初始配额。尽管这一数字已超过深圳一级、二级市场总和,但武钢仍觉得有些紧张。首日交易,未见武钢出手。
在钢铁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异常艰难的严峻形势下,武钢毅然入股碳交易所,理由是:武钢刚好可以将碳排放交易和企业自身的减排目标相结合。
事实上,武钢在国际碳市场已“掘金”多年。
自2008年以来,武钢陆续有8个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其中有4个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每年总减排量超过270万吨。截至目前,“卖碳”收入已近1.5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节能减排投资占武钢总投资额的比重逐年上升。“十一五”以来,公司每年用于节能减排项目上的投资平均在10亿元以上,占总投资的比例已上升到15%以上。
更多的企业,则在等待观望。“实在是头疼啊!”江汉油田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得到的配额只有30万吨,对正在扩大规模、增加产能的企业来说,任务更艰巨了。“如果碳价继续上升,成本就更高了。”
游泳的人太少,
岸上的人太多
“碳市场是新大陆,会发现什么取决于大家的积极度!”唐人虎为湖北碳市场鼓劲。
通山县县长胡娟很积极。“美国环保协会杜丹德一行今天就跟我回通山,实地考察低碳农业项目,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到通山了!”
作为全国首批新型能源示范县,未来,森林和绿色能源碳汇开发,将让通山资源变资产,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来为湖北“捧场”的,还有河南、山西、安徽、湖南等兄弟省份,以及已经开展试点的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感慨,“下河游泳的人太少,岸上看的人太多。”他说,碳交易面临较大压力,一是市场做不大,二是价格发现还存在“拉郎配”。
对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给大家鼓劲:碳市场好比一个婴儿,需要呵护、抚育,才能成长。
﹙绘图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