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有利土壤固碳

2014年04月06日15: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固碳 碳库 有机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审稿专家 退耕还林还草 科学报告 表层土壤 自然

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王婷

本报讯著名的《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科学报告》最近发表了浙江学者的一篇论文,在国际上首次用整合分析方法证明,退耕还林工程能显著增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吸存中作用明显,对未来减缓气候变化效应有着巨大潜力。该论文全名《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极大增强了土壤有机碳——整合分析》,由浙江农林大学宋新章等5位科研人员撰写。

宋新章介绍说:“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之储存在植物体内,并通过枯枝落叶和死亡根系等形式转移到土壤中,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林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国已实施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仍未被充分认识。”

据介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的贮库,其贮量是陆地植被碳库的三倍,是大气碳库的两倍,因此土壤碳库的变化会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为深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情况,宋新章团队应用国际新兴的整合分析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固碳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表层土壤在0.2米以上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8.1%,其中在还林情况下增加了55.6%,在还草情况下增加了36.9%,都分别显著高于0.2米以下的更深层土壤。

研究还发现,退耕还林后的造林类型也会显著影响到土壤的有机碳积累。表层土壤有机碳在造乔木林后增加了68.6%,显著高于灌丛43.7%和果园30.6%,造竹林后则增加了55.6%。土壤有机碳积累随退耕时间而增加,在退耕农田造林16年至20年、21年至30年和超过3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8.1%、96.6%和135.7%。同时,在退耕还草情况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自然恢复草地和人工草地情况下分别增加了42.3%和21.3%。

“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积累土壤有机碳的能力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有更强的土壤固碳能力,而且退耕还林,特别是造乔木林而不是灌丛或经济林,比退耕还草能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 宋新章说,从增强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角度,在退耕还林时若土壤和气候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种植乔木,还草时应优先考虑自然恢复草地而非人工种草。

《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网络期刊,内容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在内的所有自然科学领域,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内具有很强的学术权威性。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科学报告》的审稿专家和编辑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的科学意义,认为此研究证实了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能显著增强土壤有机碳含量,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继续研究和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强土壤有机碳积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