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

2014年03月28日09: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雾霾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战略 承德

河北承德市一角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河北承德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实施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战略,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强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建设美丽幸福承德

绿满城乡皆风景

承德是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把过剩产能、单位能耗、污染排放减下来,将城市“绿”增上去,让承德天蓝、地绿、水净、气爽、城美

去年11月24日,为压减过剩产能、转型发展,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厂区内的一处40万吨炼钢转炉系统开始拆除。3年来,承德禁止各类污染项目1000多个,关停中小企业400多家。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经济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把过剩产能、单位能耗、污染排放减下来,将城市‘绿’增上去,让承德天蓝、地绿、水净、气爽、城美。”到“十二五”期末,承德林地面积达35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成为华北地区负氧离子最高、PM2.5最低的生态文明地区。

“发展经济是我们的目标,打造绿水青山同样重要,我们所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承德市委、市政府认为,承德是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任务。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京津生态安全。为此,承德既要建设“绿色银行”,又要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运用生态规律指导经济活动,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发展之路。

2003年,承德生态建设迎来了重大转机。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介绍说,承德在河北省率先启动生态市建设,明确提出“经济投入和环境投入同步加大、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放大”的方针,并编制了《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根据区域生态功能,将辖区划分为2个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0年来,承德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实施了生态防护林建设、污染源治理、节水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等10个方面256个工程项目,总投资296.3亿元,建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发展旅游乡镇72个、旅游村182个。全市有林地面积33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8%,2万余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输送”146万吨清洁氧气,被誉为“天然氧吧”、“华北绿肺”;全市水资源总量达37.6亿立方米,被环保部列为全国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让绿色延伸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承德在城区实施滨水新城、景观打造、滦河水景观建设等重点环境美化创建工程,按照“有山有水、真山真水、显山露水、美山扩水”的建设思路,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佟山、罗汉山、富丽等48处山体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橡胶坝73道、形成水面面积1092平方米,形成湖光山色美景。

污染减少了,绿色增加了,城乡更美了。在“2012绿动中国”活动中,承德被评为“绿色城市”,去年共接待游客2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1%。

握好发展指挥棒

对承德这个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的地区来讲,给GDP松绑,只能说质量效益的“夹板”更紧了,对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重了。这“一松一紧”,转变的不只是发展观念,更是执政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导致“财政数字向上涨、环境指标往下掉”,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对承德这个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的地区来讲,给GDP松绑,只能说质量效益的‘夹板’更紧了,对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重了。”这“一松一紧”,转变的不只是发展观念,更是执政理念。

作为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承德把生态建设提到“生命线”的高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研究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打好工业污染治理、燃煤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污染和油烟排放治理“五大攻坚战”,持续增强为京津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

“根据各县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分类考核评价,实施‘绿色考核体系’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及成效、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主要指标。”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介绍,要完善“绿色GDP”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县和市直部门以及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标准。

“绿色考核体系”成为承德市委、市政府在新起点上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指挥棒”。郑雪碧说:“我们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壮大带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高端、优质、现代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目前,承德每年平均向密云水库输水4.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56.7%;向潘家口水库输水1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95%;2万余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向大气输送146万吨清洁氧气。2013年,执行新考核体系,承德市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每立方米49微克,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达43天、二级天数达206天,达标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68.2%,轻度污染天数85天、占23.3%,中度污染天数25天、占6.9%,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按空气质量从优到劣排名,承德在京津冀13个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发展生态化

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必须彻底摒弃单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致力把能耗降下来、把资源利用率提上去,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打造绿色增长极

“随着京津冀区域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我们的生态优势愈加凸显。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致力把能耗降下来、把资源利用率提上去,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打造绿色增长极。”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介绍,2013年承德双峰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开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风电装机193万千瓦、木煤产量45万吨,整合减少矿山企业69家,实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2个。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要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一定要降低耗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说:“承德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编制完成《承德市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被列为全省新能源示范城市。力争到2020年,把承德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经济发达的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承德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转化变现的有效途径。”赵风楼介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低碳、循环、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绿色产品为目标,坚持产业培育与循环利用同时发展,重点发展高端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药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

生态让承德“多赢”。在产业培育中,承德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路,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培育与循环利用同时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特别是食品药品加工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衔接,打造出中草药、山杏、山楂、食用菌等产业集群。

走进“中国食用菌之乡”——平泉县,空气中弥漫着菇香。平泉县食用菌的发展,是承德市确立“生态立省”发展路径的一个样本。据了解,平泉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出了大量财富。目前,全县已有食用菌原料林78万亩,食用菌生产遍布全县291个行政村,年生产食用菌总量4亿盘(袋)、产值达35亿元,占当地农业产值的60%,被评为“中国产业聚群品牌50强”之一。

像平泉发展食用菌的特色县还有承德县、宽城县。目前,承德市年生产食用菌已达7.5亿盘(袋)、创产值60亿元。该市还不断加大食用菌废料的研究,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与产业共赢,去年成功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