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霾,需要紧急行动,全力以赴;也需要一个过程,要有耐心;需要先进技术,还需要技术以外的功夫
经常有人问,治霾需要多少年?这么问,说明人们迫切希望早点治好,但是很难有个标准答案。
今年两会前夕,科技部有关人士向媒体通报灰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灰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类似我国当前的污染阶段,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灰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我国治理灰霾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其实,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何止30年。1943年洛杉矶发生烟雾事件,到1999年一级污染天数为零,时隔将近60年。1952年伦敦发生烟雾事件,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空气质量才得到基本改观,时至今日,伦敦仍为欧洲空气质量差的首都之一。法国近日1/3国土受雾霾影响,巴黎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治污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达国家的治理一刻也没有松劲。
应该说,几乎所有走工业化之路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空气污染。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严重空气污染问题所需时间或许会有所缩短,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中国的空气污染,和发达国家有同有异。相同之处,空气污染的主因都是本国人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不同之处,除了基本国情差别大,发达国家的空气污染是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当前的空气污染,是二三十年积累下来集中爆发的,新老污染叠加,区域之内相互影响,情况比发达国家复杂得多。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只能一边借鉴人家的做法,一边探索自己的治理之路,难度更大。
防治空气污染,从根本上说要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型谈何容易!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要持续若干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机动车保有量、工地数量都会上升,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压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转型要触动各方利益,修法和立法、调整能源资源价格、开征环保税、淘汰过剩产能等举措,既要考虑“改得动”,也要考虑“可承受”,必须循序渐进。
说到科技,也不可过于乐观。治霾需要科技支撑,但有了好的技术,不等于能用好这些技术。比如,国内不是没有成熟的脱硫脱硝技术和设备,有些企业就是不愿用,有的名义上用了,却只在有人检查时才开机,或者篡改数据。真正能让科技发挥积极作用,得在科技之外下功夫。
还有一点,好空气的标准是变化的。我们现在的治理目标,依据的是2012年发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这是世卫组织推荐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标准,比发达国家采用的标准低得多。且不说达到这一标准不容易,将来达到这一标准后人们还会要求向发达国家看齐。那时候,我们不仅要保持已有治理成果,而且得再攀高峰。
治霾,关键在行动,何必纠结多少年?倒是应该经常问一下,我们使了多大的劲?真使劲、不松懈,才是治霾的硬道理。只有像愚公那样每天挖山不止,才能早日多呼吸好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