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田湾核电站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发电能力超过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中国日报网供图
编者按
面对当前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举措。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发展和利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就核工业发展提出建议,指出虽然仍存在管理格局比较乱、顶层设计不够、后处理技术和能力薄弱等问题,但国内外需求潜力大,核工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期。
◆中国环境报记者姚伊乐
核工业属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纪等15名代表认为,我国要重视核工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核工业整体产业链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随着我国核电项目的稳步重启,核工业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现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发展核工业的基本条件已具备
但缺乏顶层设计、市场竞争力不强
代表们指出,当前核工业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阻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工业还处在落后的阶段,尤其是在百万千瓦自主品牌核电机组上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涉核企业有中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中广核、国核电、中电投等,此外还有多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相关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管理的现状比较杂乱,是各管一块,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
核工业现在的状况是核军品生产、核电建设、有关核科研单位从几家到十几家单位不等,使得政府管理不集中,国家投资不集中,研发能力不集中,人才力量不集中。同时,也造成了目前中核、中广核、国核电、中电投等多家涉核企业技术力量分散、竞争实力不强的局面。
朱纪等代表认为,这种局面不利于市场竞争。“我国核工业发展应该向俄罗斯学习,通过国家顶层设计的体制——集国家整个产业链之力,坚持原始创新,排除干扰与杂音,形成一只拳头,拓展国际市场。”
核工业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集中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核工业是国家的事业,是民族的事业,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国家竞争的能力、国家的安全。朱纪等代表认为,国家发展核工业要有准确的定位,军品任务和经济发展并存,这样的体制对核产业的发展有巨大帮助。
他们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中核集团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系统优势,有效整合各家企业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在目前我国核产业中,只有中核集团具备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承担着国家战略任务的军工央企,同时也涉足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作为中核集团这样的军民结合企业,首先是保安全,其次是保军工,再次是保科研,第四是保增长。
在国际上,中国核产业整体实力依然比较弱小,要提倡强强联合、一致对外,开展项目合作、减少内耗,在中核集团的工业基础上,形成核工业整体一个产业链,实施主体明确的一体化集中管理,突出核工业整体产业优势,共同把核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此外,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实现自主创新。从长期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核工业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要进一步加强核产业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核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工业发展后劲,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资金上加大投入。
核工业发展要在积极争取国家集中投入的同时,多方筹资,通过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扩大和优化关键环节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小堆发展方面,国家要支持国产化,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小堆市场开发。在核电国产化方面,支持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在ACP1000和ACPR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度安全性、适合我国电力发展需要、自主创新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现有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断的优化和不懈的市场开发,我国自主开发的核电技术一定能在世界核电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朱纪等代表认为。
发展清洁、绿色的核电能源,需要国家加大对核电建设的支持。朱纪等代表建议,在发展沿海核电的同时,要尽快批复建设内陆核电,扩大核电产业发展空间。
重视核燃料安全处理
提升处理技术,靠公路运输不可持续
在力主推动核工业发展的同时,朱纪等代表也提出了核燃料的安全处理问题。
“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考虑,都必须重视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和能力建设。”朱纪等代表表示,由于核电站多处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乏燃料集中贮存地点位于内陆甘肃地区,虽已初步建立可满足近期乏燃料运输需求的公路运输体系,但从长远看,我国乏燃料公路运输模式不可持续。
按照我国“后处理再循环”的乏燃料处理策略,乏燃料需转运至专门的中间贮存设施集中暂存,后进行后处理,回收并再循环乏燃料中约97%的有价值的铀和钚,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乏燃料运输容器达到百吨级,需要专用车辆进行超限运输,运行速度低,加上安保要求高,从沿海到甘肃每次运输里程长达三四千公里,对沿途高速公路的压力很大。随着我国乏燃料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需外运量将近800吨乏燃料,如采用公路运输,每天将有3~4支运输队伍在东南沿海至西北地区的公路网低速运行,将给这些地区的物流业和经济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根据国际经验和铁路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是大宗量乏燃料陆上远距离运输的最佳方案,必须尽快引入铁路运输模式。
“核能的发展需要重视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和能力建设。”朱纪等代表认为,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0年前后,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核能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必将面对铀资源与核废物问题。
中核集团下属四〇四厂离堆乏燃料贮存水池,是目前我国唯一接收商业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中间贮存的设施,将在2018年满容。田湾一期和大亚湾核电站、秦山二期、一期乏燃料贮存水池也将在2016~2019年相继饱和。
预计到2020年,我国压水堆核电站累计产生待处理乏燃料将达到17000组以上,约8000吨(铀计),远大于目前国内具备(包括在建)的1300吨(铀计)的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将对核电的连续稳定运行带来现实的威胁。
系统工程还有不少欠缺
国内技术水平和能力落后
后处理技术是形成核威慑力量的敏感技术,是核大国的标志。后处理不仅是可以生产战略核武器材料钚,也是提供钠-237、钚-238等国家空间技术发展需要的核电池材料的关键途径。发展具有自主技术的后处理产业是维持我国核大国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巩固国家战略核力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保证。
通过核燃料后处理可有效处置核废物,实现天然铀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强国防实力。核燃料后处理,不仅为回收利用铀和钚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可进步分离出长寿命、高放射毒性的次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可以极大地减少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量及长期危害,缩短地质处置库的安全监管年限,减少经济和社会成本。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与快堆、MOX燃料制造技术和MOX燃料在快堆中的使用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燃料闭式循环。通过后处理收回动力堆(热堆)乏燃料中的铀和钚,制成燃料元件,重新用作动力堆燃料,实现再循环。快堆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从1~2%提高到60%以上。
“我国后处理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朱纪等代表表示,乏燃料后处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敏感性强、工程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经费需求高。近30年来,国家疏于对相关工作的资金支持,导致国内技术水平和能力落后。
在国家层面上缺少顶层规划和配套标准、制度及监管体系,集中表现在缺乏核燃料循环的发展路线图,尤其是针对先进后处理、先进核燃料循环没有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指引,没有对乏燃料的中间贮存及运输的规划指导,导致目前在中间贮存方面技术路线不明确,布局不确定。
同时,缺少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安全设计准则和安全审评原则等导则和标准,后处理厂选址悬而未决。尚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经济分析模型,缺乏后端投融资政策。此外,国家在核化工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研发投入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