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在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向工作人员了解轨道交通运行情况。新华社发
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新华社发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陪同下,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26日,他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新华社电
【谈城市规划】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25日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多媒体专题片《不朽之城》浓缩了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古都巨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北京中轴线模型、故宫模型和城市规划模型直观展示了北京的古城风韵和现代风采。
习近平一一观看,并不时提问,详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发展变化等情况。他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习近平强调,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谈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是张金名片
玉河是通惠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北京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搬迁改造,恢复了部分古河道,并在河道两侧复建了明清风格的四合院群落,重现了水穿街巷、绿树成荫的历史风貌,改善了周围群众的居住环境。
上午10时35分,习近平来到这里,察看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展览和河堤遗址,沿河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复建情况,对这一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谈老城改造】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要求
玉河旁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是老北京的大杂院区。习近平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到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居民家里察看,嘘寒问暖,关切询问他们工作怎么样、收入有多少、做饭烧什么、取暖怎么办、上厕所远不远?得知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有所改善,特别是做饭用上了煤气、取暖用上了电暖器,并且有关部门已经将这片大杂院区纳入了改造规划,习近平很高兴。
他表示,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老街坊,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
【谈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必须紧紧抓手上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听取水资源及污水、垃圾、雾霾治理总体情况介绍,并走进水厂综合处理车间和水质监测实验室,了解北京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情况。
他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谈交通出行】
解决交通拥堵放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习近平来到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听取北京交通工作汇报,随后到调度指挥大厅,通过显示屏观看全市各轨道交通线运行情况,向工作人员了解地铁运行指挥、安全管理、客流量统计等方面的具体流程和方法。
他指出,北京如何解决好海量人口的出行问题是个大难题。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严密,安全检查措施一定要严格,安全运行工作一定要严谨。
【谈历史文化】
重视修史修志要让文物说话
下午5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这个展览通过670多个文物组件展现了北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习近平一边认真观看、听取介绍,一边同专家交流讨论。
习近平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 本版制图/新京报陈冬
■ 讲话
北京城市发展 习近平提5要求
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北京市的工作汇报。他在讲话中肯定了北京市近几年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所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 举措
北京今年多种举措破解“城市病”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也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
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多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以年均增长五六十万人的速度发展,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城市。庞大的人口规模,令大城市像一个气喘吁吁的“肥胖症”患者。北京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困扰着市民生活。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这个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北京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出台“以业控人”、启动低端产业转移外迁等措施,遏制城市过度扩张,逐步摸索医治“大城市病”的良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要着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具体举措包括五方面: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全力治理大气污染;着力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2014年,北京将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带动人口的分流。包括动物园批发市场在内的四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已开始进行前期工作。 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报道
■ 回访
“习近平总书记来南锣鼓巷了。”25日中午,一组照片被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立刻引起市民的极大关注。记者兵分多路,追访了总书记到过的五个地方,听当事人讲述了接触总书记的一个个瞬间。
南锣鼓巷 总书记对居民说“合个照吧”
25日11时许,正在雨儿胡同西端、玉河西岸上工作的保安王先生,远远就看到了从地安门东大街上步行而至的总书记一行。同样的时间,福祥社区书记李娜正在雨儿胡同牌楼下等待迎接总书记。
“看到总书记很激动。”李娜说,总书记“特别随和”。她陪同总书记一行先走入了距雨儿胡同西端约100米的29号院内,“总书记是随机走访,他想去谁家,工作人员就帮他敲谁家的门。”
总书记先去靠近院门的一户人家家里简单看了下,就走入了关世岳的客厅里,交谈了15分钟。出了关家,他右转进入了杨民家,同样询问了居住情况等。
走出29号院,习总书记进入了胡同对过的30号院,到一户庄姓人家中短暂停留了5分钟,回到了胡同口。“总书记说,合个照吧。”30号院居民王女士说,她和五六位街坊就走过去,与总书记合影留念。
关世岳则回忆,站在围观居民中间的总书记特别和蔼,“临走时还说,祝大家平安健康。”
离开雨儿胡同,习总书记在李娜陪同下向北沿玉河行走,“询问了社区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要求我们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丰富居民生活,为居民提供便利。”李娜说。
首都博物馆 “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
“在参观过程中,他重复说了好几遍‘我很喜欢参观博物馆,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回忆总书记参观首都博物馆时的场景,馆长郭小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
首博一层大厅里竖立着一座牌楼,很多观众平常参观时都“视而不见”,直奔展厅,总书记却在这里驻足。这座牌楼曾立于西城区历代帝王庙门前,叫做景德街牌楼。首博新馆落成后,该牌楼成为第一件入馆的展品。他仔细阅读说明牌,耐心地了解了这件文物的来龙去脉。
总书记参观的展览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原本行程安排是参观30分钟,但是总书记对每一件文物都非常感兴趣,不时驻足,听讲解的时候也很有耐心,在展厅里他就参观了足足45分钟。”郭小凌说,为了更全面展现北京城市的发展变迁,首博还特意将类似伯矩鬲等“镇馆之宝”暂时挪到了展厅里的一张长案上。总书记听专家讲解伯矩鬲的典故时,看到随行摄影记者近距离围着拍照,连忙伸出胳膊,幽默地提醒:“小心,别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负责。”
轨道指挥中心 “要大量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系统”
目前,北京有17条轨道线路投入运营,每天一千多万客流在这张地下线网上往来。这些轨道线路的协调调度都是靠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远程操控完成。总书记来到时,市轨指中心主任战明辉正在地铁10号线的调度台前工作着。
战明辉回忆,总书记的问题问得很细,会关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细节,比如通过什么样的先进技术计算客流,如何实现远程调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疏通大客流等。战明辉告诉总书记,“地铁10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最重要的一条线路,也是最繁忙的一条地铁线,它的最小运行间隔已经缩短到2分15秒,非常能体现出北京轨道交通高效运转的特点。”
战明辉介绍,北京轨道交通的装备水平属于世界一流。但是一些设备,比如信号系统仍然主要依靠国外技术。不过近年来,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信号系统,并在一些地铁线路上开始应用,效果很好。“总书记听后非常高兴,特意说,‘今后我们就是要大量研发这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规划展览馆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老百姓”
展览馆大厅里摆放着刘秉忠、郭守敬、蒯祥、雷发达、梁思成五位历史人物铜质头像,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北京城市规划作出了杰出贡献。展览馆负责人赵莉说,当总书记走近头像仔细端详时,目光中流露出对先贤的尊重和敬仰。
让赵莉难忘的是在了解北京轨道交通及公共设施设计时,总书记笑着说,“现在网上有张图,有一个小孩儿说:‘习叔叔应该做点啥?多留一点儿没用的地方。’我想,多留点儿没用的地方就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老百姓……”
“总书记牵挂着老百姓的生活,对北京的发展也充满关切、关爱。”赵莉深有感触地说,从总书记观看《不朽之城》、《古都巨变》专题片的专注目光中,从总书记与有关负责人的交谈中,看得出总书记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刻了解,对老北京城有着熟悉而又亲切的情感。 综合北京日报、新京报记者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