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沉重的成本价格上涨压力给全球化工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上,以巴斯夫、拜耳为代表的欧美老牌化工企业相继推出低耗油、替代能源的领先产品。
相形之下,中国本土处于行业链下游的小型化工企业应对乏术,竞争渐处下风。
原油价格一直被视作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价格的风向标。几天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一百一十五美元大关,连续第三天创历史新高。
据悉,面对石油价格的波动与次贷危机,聚焦亚洲市场的企业大多将降低成本和优化人力资源放在首要的位置。如韩国知名的SK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将在武汉合资建造一家乙烯工厂,预计于二○一○年投产,届时可望大大缩减运输成本、提高石油与乙烯的生产能力。
对于在化工行业比较强势的欧美企业而言,油价上涨同时也加大了低耗油产品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这恰恰使它们的创新技术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面对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现状,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管理组组长黄文杰却很乐观,他认为,大家都在担心明天的价格是否会更高,今天就会加快买进的速度。黄文杰将中国传统的“人情味”置于相关战略之中,而下一步规划也早在盘算之中:“我们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发展中西部市场。”
与跨国企业相比,不少处于行业链下游的制成品公司不得不承认,以目前的成本运作,仅仅只能维持收支平衡,无法盈利。在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中,这些企业最为被动,节约运输和仓储成本成了他们有限的应对之策。
“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上海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陆体超如此描述。困境中,一些针对性的战略或许更为有效,目前金发科技就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有关分析认为,除了油价上涨因素之外,在自主创新、资源整合、节约环保等方面,中国本土小型化工企业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