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财大家发,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生意之道。在张近东看来,与创业团队“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企业家,是没有长远发展眼光的。
近日,在“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的“北京之夜”现场,张近东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界唯一被提名的候选人与会。评委会对其提名理由表述为:在中国家电零售同行中,苏宁规模仅次于国美,但与国美相比,苏宁没有那么强烈的个人控制行为,作为目前沪深两市持股市值最高的个人,张近东更愿意同员工、投资者和社会分享财富。
按照本月25日苏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收盘价43.49元计算,苏宁市值已达313.46亿元,张近东的个人持股市值已达上百亿元。
自从1990年27岁的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销售空调开始,用了14年的时间,张近东将苏宁由一个纯粹的私营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
苏宁自从成立以来,就处于和其他电器零售商、家电生产厂家的艰苦博弈之中:多年来,苏宁和国美、永乐、大中、五星等家电零售商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拼抢市场的血战愈演愈烈;而与大型家电供货厂家之间在销售利益分成上的拉锯战,也永无休止。
对于目前已经在全国120个城市拥有500多家连锁门店的苏宁来说,只靠张近东一己之力来督导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何将苏宁管理团队紧紧捆绑在一个利益链上,对于张近东显得相当紧迫。
“股权大派送”是张近东笼络和激励管理团队的高招,与竞争对手黄光裕一直持有国美大部分股权不同,张近东从苏宁筹备上市时起,数年来就主动将个人的股权比例由100%逐渐稀释到目前的不及35%,以股市市值计,如今苏宁数名高管身家均已过亿元。
作为南京人的张近东,虽然语调硬朗,嗓音略显低沉沙哑,不过,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沉淀仍然使其言谈之中尽显充满睿智的儒雅风范。
张近东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则中国的古训:“当你赚1000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苏宁是社会的,我张近东只是管理者和责任人。我在日本考察过一些做得很成功的全球性大企业,最初的创办人家族股份如今所占比例其实已经很少,甚至已经不再是大股东。”
除了分配股权给南京总部数名高管之外,张近东还用此招来稳定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根据苏宁各地分公司高管的表现,张近东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作为奖励。张近东这种慷慨行为让这些高管对苏宁由衷地产生了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得苏宁众多“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因而苏宁从未像国美那样一度出现高层频繁流动的现象。
今年7月25日,国美宣布并购永乐,并购后新公司的门店总数量顿时达到800家,年销售能力接近800亿元。多年来一直居于中国家电零售业榜眼位置的苏宁,与国美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了对抗国美并购永乐后的新公司,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45个城市同时新开张52家门店,刷新了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单日开店的最高纪录。如今,随着元旦和春节销售旺季将至,苏宁已经敲定一笔涉及七大品类总共2000万台/件的全球采购大单,总金额达200亿元左右。
不愿服输的张近东强硬地表示:“今年以来,我已经投入2亿元建设苏宁的信息系统,投入4亿元建设苏宁的物流基地,为苏宁下一步的更快发展打基础。我的目标是将苏宁做成中国的沃尔玛,希望13亿人口的中国消费市场能够有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来主导。”言下之意,这一主导品牌非苏宁莫属,与国美无关。
在“北京之夜”现场,张近东第一次公布,在接下来的股份制改造和股权激励方案中,将自己所持有苏宁的股权比例进一步缩减到30%以内,剩下的70%给苏宁的产业合作伙伴、投资者以及为苏宁做出贡献的中高级管理者,随着苏宁业绩和市值的提升,3~5年之内,张近东有信心再在苏宁的员工团队中创造出800~1000个千万富翁。
目前,苏宁和家电生产厂家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轻的趋势,进销差价、返利和进场费等问题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生产厂家和家电零售商之间纠纷的导火线。中国空调业老大格力总经理董明珠,为了维护自身的区域代理商和价格体系,至今仍然不愿屈从于任何一个家电零售商“绕开地区代理商直接向厂家总部采购”的方案,与苏宁的合作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有一次在参加苏宁的采购大会时声称:“如果苏宁非要以这么低的价格进货,我就退出。”
在“北京之夜”现场,当被记者问及此事时,张近东耸耸肩膀,笑道:“这种情况的存在,证明苏宁目前还未足够强势,如果中国家电业界还有第二个董明珠,我只能用奥运冠军刘翔的速度开店了。”
张近东现在的速度是希望2010年时苏宁连锁门店总数能够达到1500家。(梁振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