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审计公告触动敏感神经 谁该为国企亏损埋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指出,中央财政采取退库方式给予中石化亏损补贴并不妥当,这种做法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审计署的公告触动了一根敏感的神经:谁该为垄断行业国企亏损埋单?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抓大放小”,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小型乃至中型国企已基本放完,大型国企的规模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也已大为增强,由此在不少行业已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不仅一些实力增强的民营企业无缘进入这些领域,就连一度作为座上客的外资也已遭到质疑。应该说,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国企实力的增强是一件好事,如果在实力增强的同时,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更强,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但事实没有这么乐观。

实际上,不少在某一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大型乃至巨型国企有点外强中干。一方面规模增大,有些还堂皇进入世界500强,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国企管理层乃至普通员工都分享了垄断带来的巨大好处;另一方面,它几乎独占了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市场,但依然弱不禁风,稍有风吹草动,就有败相暴露。如果离开国家的保护,让它们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恐怕就难以为继了。

以石化业为例,从2003年开始,各地财政就通过减税、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向当地炼油厂发放“石油补贴”,但像去年这样,由中央财政一次拿出100亿补贴中石化这还是第一次。

补贴的理由是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导致炼油业亏损。亏损就该由中央财政埋单吗?据中石化不久前发布的消息,中石化去年利润高达395.58亿元,炼油板块亏损35.05亿元,用近400亿的利润弥补30多亿的亏损应该绰绰有余,即使有万条理由,亏损应由中央财政埋单,也不应该多给60多亿吧?且不说,企业应该自负盈亏这样的大道理,总不能亏损由财政埋单,赢利留给自己吧?再说,今年可能亏损,明年没准就不亏了,不能一亏就补吧?央企都向国资委签订了保值增值的责任书,为何亏损了既不追究,还要奖励?中央国企可以找中央财政要亏损补贴,其它企业亏损,中央财政是否也该给补贴?要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个法人应尽的义务,如果别的法人只有纳税的义务,而国企不仅有纳税义务,而且还有从国库把已纳的税再拿回来的特权,那谁还愿意履行纳税的法定义务呢?上交国库的税费,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怎么花,全国人民都有权过问,全国人大应有权监督这种法外施情的行为,审计署的公告只指出了采取退库方式的不妥,并没有涉及亏损该由谁负担、中央财政的税收能否弥补国企亏损的问题。

国企改革的目的无非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连如何避免亏损、亏损了谁来负担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是一头躺在银行身上,一头躺在财政怀里,那就离全国人民的期望太远了!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