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5年,中国石化先后成功私有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气、扬子石化、齐鲁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后,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令这家“石油巨头”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尴尬境地。
澄清公告泄密“新思路”
自去年动用近百亿资金,成功回购注销四家上市公司后,中国石化的私有化进程似乎一夜间进入静默期。但是,由于存在巨大的获利可能,市场并没有放过一丝与之有关的消息。
上周,某媒体一篇关于“武汉石油将公布北京盛达丰房地产公司借壳重组”的报道在市场引起强烈反应,在两天的时间里,相关公司——武汉石油股价上涨近10%。不得已,中国石化正式刊登公告,否认上述消息。
但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已经转变私有化思路,由过去单纯回购注销子上市公司,变为“卖壳重组”方式。
私有化的利益驱动
长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卞曙光认为,中国石化私有化旗下子上市公司已是计划之中的事情,至于何时实施、采取何种方式都只是策略性问题。
卞曙光指出,中国石化如此执着于私有化,除因为要履行当初上市时为避免同业竞争而将对下属上市公司进行资源整合的承诺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理顺各子公司间上、中、下游产业链关系,可以大幅减少关联交易及管理成本,进而提高整个集团的盈利水平。
“中国石化的私有化有其内在的利益驱动。”资深市场人士张红记也赞同卞曙光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市场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预期的越来越强,炼油公司炼油毛利将有明显提升,收购后将有利于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综合毛利率的提高。
面临两难抉择
然而市场是不会放过任何逐利机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石化的私有化代价正变得愈来愈高昂。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石化去年私有化四家A股上市公司的代价并不“低廉”。当时,这4家公司的回购价格分别较前一天市场价溢价24.45%、26.24%、 13.17%、16.91%,总共耗费资金高达143亿元。
目前,剩下的5家回购目标泰山石油、武汉石油、石炼化、上海石化、仪征化纤均已较去年低点上涨1倍以上。
以此次传闻中的主角——武汉石油为例,在母公司回购和证券市场回暖双重利多的作用下,其股价已从去年的4.23元低点,涨至目前的9.67元,股价一年翻了一倍有余。这意味着,回购同样的资产,中国石化要比一年前拿出更多的资金。
然而,这种代价即使对中国石化般财大气粗的“石油大亨”而言,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将采取多种方式
“盛达丰房地产公司借壳重组的传闻尽管未必成真,但至少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石化策略的转变。”张红记认为。
事实上,中国石化也早已意识到单纯的现金回购“太没技术含量”。今年3月5日,中国石化副董事长王基铭明确表示,未来私有化将采用多种资本市场惯用的方法,如换股、资产置换、要约收购等,涉及A+H股及股权复杂的公司私有化方案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
“在我看来,澄清‘武汉石油重组’事件更像是私有化方式创新的一次预演,是对市场反应的一种试探,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张红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