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8 月16 日表示,日益增多的政府主导的并购行为将延缓中国钢铁行业合理化进程,并推迟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率的目标的实现。虽然政府驱动的并购赋予国内的钢铁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和余地来进行自我整合。但在一个更趋多样化的经济环境中,惠誉对这些单纯的行政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效力仍存有疑虑。惠誉相信中国钢铁行业有必要以更多市场化驱动的资产整合,来实现行业优化,并提高市场参与者未来相对于国际同类型公司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中央政府从2005 年开始一再表示整合钢铁行业的决心,但是到目前为止整合过程中更加重要的影响力来自地方政府。“中国许多钢铁企业还在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它们趋向于保持对本地重要企业如钢铁公司的控制,以此使丰厚的地方税收来源免于遭受损失。”
惠誉企业评级部联席董事陈东明(Danny Chen)先生在北京指出。
地方保护和社会压力构成了中国各大区域之间跨省并购的障碍。现阶段,跨地域的钢铁企业并购只限于简单的战略联合,旨在获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更强的议价能力。但是至今,这种松散的价格联盟对优化行业结构和中国企业的海外原材料采购贡献甚微。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省内并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发起,通过将被收购钢铁企业的国有控股股权免费划转至大型的收购方来完成。这体现在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对鄂钢的兼并及河北省唐山钢铁集团对宣化钢铁及承德钢铁的兼并过程中。但是,惠誉注意到不少省内的并购双方缺乏互补性与增值效应,从而导致并购后整合过程中协同效应及业绩提升的弱化。
另一种地方政府支持的整合方式是通过同地区企业的联合来增强对地方产能的控制。其潜在动机是这种行政联合可以使本地的钢铁企业拥有更大的规模,一致对外,抵御潜在的外来竞争者的并购。这体现在2005 年辽宁省鞍山钢铁集团和本溪钢铁集团的合并以及最近山东省济南钢铁集团与莱芜钢铁集团的合并,后者成功地阻挠了宝钢集团对济刚集团的兼并。
虽然地区性的结盟表面上化解了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矛盾,但是惠誉认为大多数中国地方政府采取的防御性的策略不能激发相关企业去整合业务与管理,由此减少了并购所能带来的利益和效率的提升,其结果是拖延了中国钢铁行业整合的过程。例如,在鞍本钢铁集团成立将近一年之后,鞍钢与本钢仍然分别独立运作,相互的合作也仅限于研发,市场和报表的统一,进一步的交叉持股及资产重组仍未开展。尽管如此,济钢和莱钢也很有可能重蹈鞍本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