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职业价值观比工作更重要
从曾经“矜贵”到如今不得不同样面对就业压力,期望和现实的落差让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出现了盲目自信、自我贬损等心态问题。有调查研究表明,在研究生求职中,心态问题是导致许多学生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主要原因。
“虽然研究生已经开始学会面对就业压力,但就心态而言,还远没锻炼得像本科生那般皮实。”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说。
施钢分析,在几年的磨砺下,本科生的心态已经较为平和,愿意从基层做起,与他人也容易相处。研究生群体虽然有所改变,但在择业期望上都表现出心态的不成熟,比如就业去向过分集中于北京,就业观念比较陈旧,期望值总体过高,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状况。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读研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期望镀金之后利于就业,但读完研后发现就业更难了,甚至不如本科生;有些学生认为所读的是热门专业,却发现社会需求早已过剩;有些学生则从读研到求职都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自身定位的模糊等因素都容易导致研究生的就业心态出现问题。
北京慧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玲表示,研究生在就业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态问题:一是觉得不值、后悔,抱怨自己当初考研的选择,想象自己如果不考研会怎么样,这些都是指向过去,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二是在遭遇挫折时完全归因于自己,有自我贬损的倾向,阻碍发掘自我;三是抱怨社会、人生不公平,甚至产生仇恨、愤怒的消极心态。
李玲同时提醒说,对研究生求职者而言,产生这些心态都很正常,并不意味着就是弱者,关键在于能不能够积极地进行心态调整,认清自身的价值。
- 心理指导
案例1 “优秀”硕士求职接连碰壁
一堆获奖证书加学生干部的经历,传播学系的沈黎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了,却在找工作时接连碰壁。数次打击之后,沈黎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常常用“愿读服输”进行自我安慰,可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在后悔,不知这个硕士读得到底值不值。
“这么大年纪还是个学生,还要花父母的钱,用人单位开出的薪水都徘徊在3000元以下,男朋友也没有着落。”有时沈黎不禁想,如果当年自己不考研,肯定也能进本省那家报社,说不定已经成业务骨干了。
【专家分析】
学会从企业角度考量自身能力
●李玲,北京慧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经常会有研究生在咨询时表示,自己这么优秀为什么用人单位不要。这些人的问题关键在于习惯于用证书、成绩、学生干部等考量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没有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资质、水平、能力等,没有把自己当成准职业人来培养。
此外,许多研究生期望值很高,月薪低于期望值就不愿接受,但越不愿意从事到实际的工作中,自我价值就越难确定,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对女研究生而言,她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找工作时,她们会考虑以后的家庭,会觉得自己发展生涯就短短几年,因而更担心所选职业今后发展的好坏等。
同时,社会角色对女研究生的期望值要高于其他女生,因而女研究生少了像其他女性那样随意发泄的渠道。爱面子的心理也会增加女研究生的负担,比如不好意思跟别人倾诉,会跟本科同学攀比等。
案例2 盲目深造就业依旧困难
A同学是化学专业的学生,硕士毕业后发现只有一些城郊地区的化工厂招收对口专业人才。小A觉得虽然待遇不低但从业环境和社会声誉都不理想,无奈之下选择考博深造。3年后,小A博士毕业,发现就业形势反倒不如3年前。相比学校里那些读金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科学历就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小A感到更加挫败,甚至自我否定。
【专家分析】
要认识到挫败其实是普通事
●刘海骅,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
小A感到落寞、挫败、甚至自我否定。这属于情绪层面的反应,这种情绪在当下面临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进行社会比较、对自我预期太高等各种原因,当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产生落差时,就会导致种种心理落寞或焦虑情绪。
建议小A这样的毕业生,可以从认知和情绪状态层面来调节。多跟别人交流,尤其是和自己有一样情况的人,你会发现你所认为的挫败其实是普遍的事情。此外,多做一些户外运动,瑜伽、太极拳、听音乐等也有助于缓解焦虑。
本报记者 张凌凌 缪晨霞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秦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