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将启 人才困境加速破冰

发布时间: 2015-04-27 16:07:56  |  来源: 科技日报  |  作者: 李国敏  |  责任编辑: 品牌
关键词: 德国 工业4.0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制造知识

“中国制造2025”将启 人才困境加速破冰

在德国工业4.0概念全球迅速走红的同时,已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也将于近期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最重要的是人才,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加速形成技术人才的正金字塔结构。

从大到强的跃升

行遍全球的“中国制造”正面临怎样的挑战?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我国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球70%以上。但近年来,产能过剩、利润率低、发展粗放等正严重困扰我国制造业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

与此同时,全球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正发生重大转变。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正着力实施现代制造、工业4.0等举措,致力重振本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重塑新型竞争优势?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据透露,已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近期正式发布。与之前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工业互联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创新以3D为核心

大国与强国虽一字之差,但却有云泥之别。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要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向优质、绿色、低碳转型,解决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

值得瞩目的是,在新一轮变革中,3D技术将成为重塑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手段之一。

3D技术之所以获得这种地位,其原因在于借助3D技术构建的虚拟条件下,设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产品的设计结果、内部结构、制造过程和运行原理,自主地互动参与产品设计过程、把控和监督生产过程,预先发现和修正缺陷、问题,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3D技术现在已经嵌入到工业的整个流程,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动漫制作等等。近来风头正劲的3D打印技术,更是这种潮流最直观、尖端的体现。”全国3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说。

在杨海成看来,三维数字化、网络信息化和虚拟仿真化的全新方式和现代手段,极大地降低了创新实践的技术与成本门槛,激发和提升了大众的参与兴趣和创新热情,首次使全民参与创新实践成为可能,因而大大拓展了创新的概念、设计的内涵、实践的形式与参与的范围。

人才破冰加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发展制高点。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中国潜在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则是当前主攻方向。”

3D技术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性战略性工具技术,但技术型人才紧缺导致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国3D大赛组委会秘书长、3D动力总裁鲁君尚表示:“目前我国对3D应用人才需求非常庞大,缺口约为800万人,特别是在操作层面缺乏众多文化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当前,由“大”到“强”的路上,我国形成技术人才正金字塔结构的脚步正在加快。强调人才为本的“中国制造2025”颁布在即。此前由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亦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高校教师的增材制造知识培训,鼓励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建立增材制造人才培训基地。

“由全国3D大赛联合3D动力主办的聚焦3D打印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3D动力特训营,以其‘银领’职业培训新模式或为3D应用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鲁君尚说,“网络在线的全国3D大赛之‘3D名家大讲堂’也已于4月中旬正式开讲,为3D行业学习者搭建学习交流、互动交友的全新平台,孕育3D人才脱颖而出,用人才支撑为‘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