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了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稳中求进
稳,首先要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其基本要求就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这实际上明确了合理区间的上下限。经济增长和消费价格涨幅目标都带“左右”二字,意味着这两项指标在执行中可以有一定弹性,即经济增长速度比7.5%略高一点或略低一点,消费价格涨幅比3.5%略高一点或略低一点,都符合调控要求。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把赤字率稳定在2.1%,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有所增加,预算内投资规模适当增加,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目标与去年相当,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要继续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使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上。对财政、金融、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风险隐患,要摸清底数、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中国,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稳的基础上求“进”,包含丰富的内容。今年最大的“进”,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进”,还要求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最终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上。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持稳是为了进,而稳中也包含了进,经济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进。实现了进,也必然有助于稳,因为改革动力增强、结构调整优化、居民生活改善,都属于进的内容,这些又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把稳和进有机统一起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新水平。
二、锐意改革创新
《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眼于放宽市场准入、优化金融结构、防范化解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各类所有制经济提供同台竞技、大显身手的舞台。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也都要充分体现改革精神,推出切实改革举措。要把握好改革的方法论,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有序推进。要注重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
三、不断扩大开放
在对外贸易上,要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在利用外资上,要把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重点,进一步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要推进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赋予各类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自主权,把对外投资与国内装备和劳务出口结合起来,与国内消化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在自贸区建设上,要内外兼修,一方面高度重视国际上各类高水平自贸区建设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取得经验后适时开展新的试点。在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上,要在提升东部地区开放水平的同时,拓展内陆和沿边对外开放,抓紧规划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全球经济治理上,要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四、同步推进“四化”
当前工业化处于中后期,关键是要提高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信息化渗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推进城镇化要把握两个关键点:第一,要突出以人为核心。在2020年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扎实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大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大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第二,城镇化重在提高质量。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镇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突出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治理各类城市病,使城镇既宜业又宜居。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的基础,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特别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四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顶梁柱,要注重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完善推广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激励措施,大力增强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二是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和营商环境“软件”,增强企业跨国经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三是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这就要求我国产业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延伸,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跃升,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四是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发展迈进。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从东向西、由沿海到内地,依托水陆交通干线和重点口岸推进梯度开发,打造区域经济新亮点,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在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进程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断接续的动力和支撑。
六、持续改善民生
民生涉及许多方面许多领域,要统筹兼顾,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并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政府对基本民生需求要切实加以保障,特别是对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短板要加快补上,对于非基本需求部分,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多由市场和社会提供多样化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二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政府公共支出要更多用于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防止不切实际的承诺,把改善民生建立在国家财力可持续、经济发展有后劲的基础之上。三要处理好增加投入和完善机制的关系。改善民生离不开增加投入,但在投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甚至在一些制度空白领域花钱买机制,从而使得民生投入更有效率和针对性。四要处理好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系。在继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克服那些影响生活质量的“软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出重拳、用实招治理雾霾和水污染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让人们在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钱谱丰)(来源:国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