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

2014年03月21日10: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竞争力 国际化经营 风险投资 境外投资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学习问答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由之路,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瓶颈制约、推动国内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走出去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近10年我国对外投资以年均41%的速度高速增长,2013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901.7亿美元,跻身全球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但总体看,我国对外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不够高,政府的管理体制、服务水平和支持政策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货物进出口、人员出入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有五大工作重点:

一、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项目审批难,是当前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按现行管理办法,商务部核准企业,发改委核准项目,外汇局核准大额用汇。超过一定额度的项目,要经县、市、省、国家四个层次把关,批下来短则上月,长则上年,不仅增加企业成本,而且贻误商机。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关键,是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切实为企业走出去“松绑”。国务院决定,今年要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大幅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境外投资项目中,只有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以及涉及敏感国别和行业的项目,才需要国家部委核准,3亿到10亿美元的项目只需备案;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的,只有涉及敏感国别和行业的,由商务部核准,其他的一律实行备案。

二、加强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

就是要根据国际惯例,健全财税、金融、保险等配套政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8万亿美元,但是企业对外投资融资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按规定,对外投资企业在国内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时,只能以国内资产作抵押,而在境外投资获得的矿权、土地和购置的固定资产都不能作为抵押物,导致融资规模严重受限。此外,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相对滞后,在境外分支机构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分支机构更少,部分企业资金通过“地下钱庄”等不规范渠道进出,既增加企业风险,也制约业务扩张。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研究设立符合企业需要的贷款产品,对国家鼓励的境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推进本币互换等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跨境融资,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制度,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的渠道和方式,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企业对外投资集群发展。

三、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

企业反映,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信息资料不够完备,各国《公司法》《外资法》《劳动法》《环保法》的规定以及会计、税务、审计、社保等方面的要求,企业知之甚少,不少企业走出去存在盲目性。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健全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了解东道国法律法规、风俗习惯、投资环境。加快培育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风险评估等中介机构,支持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建设,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

四、注重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经验还不多,面临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由于不熟悉国际经营,一些项目出现亏损,个别项目亏损严重。同时,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局动荡,针对中国海外企业和人员的绑架、勒索乃至恐怖袭击事件也明显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控制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规范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完善考核监督制度,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安全风险评估,避免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政府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健全对外投资统计、监测、评价和通报制度,完善重大国别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积极与有关国家商签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海关合作、签证、领事保护、司法协助、劳务合作等多双边协定。

五、规范和引导企业境外投资行为

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一些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是我国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探索建立政府、中介组织、企业、驻外机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要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努力使在海外生产的每一件商品、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能经得住时间检验。要引导企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爱护资源和环境,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王检贵)(来源:国研室)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