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有哪些新举措?

2014年03月21日09: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卫生资源  医保  医疗救助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学习问答

当前,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利益调整和体制约束的矛盾更加凸显,要在坚持既定思路、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处理好政府保基本与市场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关系,在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并实现“三医”联动上下功夫,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2014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保基本、广覆盖的全民医保安全网,但仍是低水平的,要继续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三项制度,在稳定参保率的基础上,健全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201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人均新增补助40元,个人缴费标准相应提高。

今年医保的一个重点是推进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大病保障的补偿主要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发生的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费用高低制定支付比例,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目前各地多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病种起步,也有的地方探索了按费用报销的方式。大病保障的病种除儿童白血病等20种外,今年再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大病保障的筹资和运作是将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具体主要是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筹资标准因各地发展水平不同而异,统筹层次可以是市级,也可以是省级,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标准。

另一个重点是构建医疗救助制度。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尽快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同时,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提高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水平,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0%,全面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还应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团体积极参与医疗救助。

还要抓紧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14年在所有试点县和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推开。加快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在提高基本统筹层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以及跨省就医结算系统,今年要在所有省推开并规范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在15个省份100个地市开展跨省医保即时结算试点。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推进省际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服务。稳妥有序做好三项基本医保管理职能整合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探索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紧紧抓住破除“以药补医”这个关键环节,在建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重点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第一批311个县(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700个试点县(市),使全国覆盖面达到50%以上,覆盖农村人口5亿人,明年要全面推开。同时,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今年确保每个省份至少有1个试点城市。二是探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既要遏制医院的创收冲动,又能形成规范的医院经费保障机制,使医院关注点转到改善医疗诊治、提高服务质量上来。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行政级别,今年底以前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行政领导职务。探索股份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多种运营方式。研究制定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建立标准化收费制度,加强预算收支和成本管理,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同时建立对保障医院公益性的监管考核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改革后的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医院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来承担,不能增加患者负担,要防止医院通过大处方、提高检查费来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建立合理的补助机制,中央财政对试点地方给予补助。四是全面推行便民惠民举措。要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优化诊疗路径、实行预约挂号、先看病后付费等,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加快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今年要制定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办法,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同时,要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等体制模式,深入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建立城市医生下基层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移。同时,发挥医保差别化支付的利益杠杆作用,引导病人看病从基层看起。

第三,探索社会资本办医新机制。今年要着力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前置审批,规范和公开医疗机构设立的基本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大对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级评审、科研立项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今年要出台实施细则,消除阻碍医师自由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完善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

第四,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医改,要继续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上下联动,使基层医改与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推进、互相支持。各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继续向基层倾斜,加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软硬件”能力建设,筑牢网底。2014年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开展基层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重视落实乡村医生养老等政策,制定提高偏远、艰苦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执业乡村医生待遇的措施。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等办法的同时,继续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集中采购办法,增强医疗机构在采购供应中的参与度。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施就医“一卡通”。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在15个省份、45所大型医院开展示范。建设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推动医药卫生与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国家综合管理平台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50%的区域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完善的群众看病就医和医保信息网。(苑衍刚)(来源:国研室)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