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化文化强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形势要求,文化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为优质的文化体育服务,让全社会文化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一、必须抓住有利契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深入持久地抓好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象化、接地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导向不变、阵地不丢。进一步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开展经营管理人才分批次培训。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推进人事、社会保险等制度改革。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服务水平。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
二、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以“完善体系、提升效能、促进均等”为重点,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加快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文化立法,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标准。继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对口援疆援藏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倡导全民阅读,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大力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紧紧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正确处理好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不同品种和业态的积极探索。加强文艺理论建设,把文艺评论作为推动文艺创作的利器,实现文艺批评与创作的良性互动。加强对文化艺术活动指导,杜绝豪华铺张、过多过滥等不良风气。推动艺术院团和优秀剧目深入基层,扩大优秀作品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文化创作以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技术升级和现代化转型,加速广播影视与科技的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更新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文化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推进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艺术形式、体制机制、技术手段和发展业态不断创新。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竞争、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格局。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五、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
着眼于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遵循规律、创新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继续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推动制定文化保护、博物馆建设等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保护机制,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和数字化管理试点项目,加大古籍普查和保护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
六、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
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对外文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配合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深化与欧美地区、拓展与阿拉伯和非洲国家、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开展海外“欢乐春节”等品牌项目,加强对各国汉学家工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文化贸易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依法吸收外资进入文化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参与文化走出去,支持海外华人、中资企业等做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支持孔子学院建设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办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鼓励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积极参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七、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彩票公益金投入力度,重点落实县级财政投入。探索建立全民健身体系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范化、服务信息化、基层文化体育协管员制度长效化建设,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大群体”工作格局,督促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和强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功能,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布局建设社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地。开展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年度抽测,培育公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创新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推进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田径、游泳等项目在校园的普及。以备战里约奥运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力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做好申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进一步推动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发展体育休闲市场,努力开发竞赛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服务市场,大力促进服务贸易,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积极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需求,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大众体育服务。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传媒、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复合经营,做大做强体育旅游博览会,继续做好体育彩票工作,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媒介、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发展。(王卓明)(来源:国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