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如何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2014年03月20日16: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2014 政府工作报告 慈善事业 公益组织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学习问答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对于新形势下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和发展各类公益慈善组织

目前,我国内地社会组织已超过50万个,大部分在公益慈善领域内开展活动,公益慈善项目达数百万个,受益人群达数亿人次,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基金会发展近年不断提速,已达3600多个,总资产超过800亿元,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约300亿元,在动员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活动、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要鼓励兴办各类慈善组织,推进公益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稳妥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推行社区慈善组织备案制,完善慈善超市建设布局,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建立联合类、服务类、评估类慈善行业组织,使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志愿者动员、项目实施方面既有序竞争又分工合作,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要增强慈善组织自主发展能力,推进政社分开,支持慈善组织在人、财、物方面独立运作,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独立的监事制度,实行财务公开、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增强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鼓励有能力的慈善组织兴办公益性医院、学校、养老机构、残障康复设施等社会服务机构。

二、鼓励和规范各种慈善捐赠行为

社会捐赠是衡量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数。近年慈善捐赠增长势头明显。2006年为127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慈善款物捐赠总额均超过千亿元。2013年接近1000亿元。善款流向从自然灾害救援和扶贫助残、尊老爱幼逐渐延伸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等社会公益领域。企业成为捐赠主体,个人捐赠大幅提高。

鼓励慈善行为,首先要鼓励社会成员积极捐赠,推动自然人和法人踊跃献出资金、物资和服务,积极开拓在线捐赠、慈善消费等新渠道,引导公众奉献爱心,并积极探索捐赠股权、有价证券、专利、技术等新方式。其次要规范募捐行为,对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募捐范围、活动内容进行严格区分和管理,并坚决禁止借用慈善名义敛财的行为。再次要引导捐赠受益人的行为,帮助捐赠受益人按照合理、节约的原则,依照有关要求使用受赠款物,及时退还实现资助目的后剩余的财产,积极回报社会。

三、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2012年起,民政部推动中央财政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各级政府广泛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前已经采取项目资助、合同委托、社会招标等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拓展购买服务的领域。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事项和政府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事项转移给慈善组织承担。一是要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彩票公益金建立示范性项目,帮助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慈善组织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多元参与、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慈善服务供给格局。二是规范慈善募捐主体和行为,创新慈善募捐形式,吸引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以及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等捐赠渠道奉献爱心。支持具有公信力的慈善品牌,稳步推进冠名基金等定向捐助方式发展。

四、加强慈善事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培养慈善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是做好慈善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43万个志愿者组织,长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6000万人,每年为社会提供超过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志愿者、网络志愿者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加快慈善人才培养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公益慈善组织,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理论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宣传推广人才等。二是大力推动慈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加强规范化教材的编写工作,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丰富慈善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完善专职慈善工作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从业的吸引力,不断壮大慈善工作队伍。推动制定慈善行业从业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提升慈善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四是引导学校、机关、企业与公益慈善组织合作,鼓励各界人士参与社区和各领域的慈善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五是健全志愿者权益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注册管理、教育培训、时间积累、绩效评估、奖励表彰等相关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五、建立健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

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信托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

2011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慈善事业立法和优惠政策的制定,相继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十二五”纲要》、《关于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近期,公益慈善等四类社会组织实施了直接登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慈善事业法》列为一类项目,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作为起草单位;国务院还将发布《关于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意见》、《社会募捐管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等法规;推进《社会团体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与实施;鼓励各地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和完善社会募捐和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扶持奖励政策。如个人和企业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抵扣政策,境外捐赠物资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慈善组织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减免政策等;解决公益慈善组织登记难、募捐资格不明确、募捐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与公开透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障慈善事业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六、完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

构建全方位慈善监管体系,从日常管理和年检工作两方面入手,重点加强对财务状况、信息公开和重大活动的监管,推动建立慈善组织信用体系,及时查处慈善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从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信息统计和公开平台,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成海军)(来源:国研室)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