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本报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一代,一对夫妻既要赡养4个老人,又要生儿育女,压力可想而知。
连日来,养老问题也成了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他们纷纷为此建言献策。
养老服务走进“家门”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看来,养老已经不再只是家庭内部的事,正演变为社会化问题。他说,现实和未来都在呼唤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急需建立新型养老服务家庭化社区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傅企平代表说,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老年人数量将超过两亿人。而各种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速,各种新型养老服务家庭化社区服务体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因此必须大力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推进新型养老服务家庭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傅企平代表建议,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模式,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各种服务,并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的方式,使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
“差距大了,既不公平,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说,机关、事业单位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较大。“解决这个问题,一味压低或减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现实,一下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有难度。”薛少仙代表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贴的投入,特别是财政增量部分要有一定比例作为养老保险补贴资金,解决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
让养老服务更专业
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养老服务好不好,与护理人员是否专业、具有较好的业务技能有着密切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说,我国在老年服务方面尚未设置相关专业,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建议,借鉴国外老年服务的经验,根据高校相关专业设置特点和老龄事业长远发展,设立福祉专业,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建设。
瞿佳代表说,福祉专业包括社会福祉专业、健康福祉专业和福祉教育专业等各个方面,老年护理与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
瞿佳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实行全国统一的福祉专业人员培养、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福祉产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提高福祉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引导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重视发展老龄事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已呈现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地区差异大等特点,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说,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吴蔚荣代表说,近几年,我国养老服务工作取得较快发展,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机构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居家养老服务也刚刚起步,养老设施简陋,服务内容单一,还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养老需求。
吴蔚荣代表说,以养老床位为例,目前,全国机构养老床位数是390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2.05张,低于发达国家的5到7张。
吴蔚荣代表建议,加快推进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浙江代表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记者周咏南 廖小清 余勤 翁浩浩
记者 周咏南 廖小清 余勤翁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