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未来100天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发生剧变的100天。”本月初,潘石屹向上海证券报独家提出的“百日剧变论”,曾引起不小的争议。
就记者接触到的一些房地产投融资项目来看,有的还在报批,需要1到5年、2亿至3亿元不等的融资;有的已在经营,但准备整体转让;有的正在建设或已结构封顶,也准备把整个在建项目转让;有的才拿到“一证”或“两证”,还没有施工,便计划直接转让土地。由此可见,开发商在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资金困境。
近日还有业内人士为全国开发商算了笔账,称由于开发惯性和囤积土地的入市,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央行统计的25000亿元的规模至少再增长7000亿元。但是,一是受银根紧缩影响,银行房地产贷款预计将减少2000亿元左右;二是去年10月以后房企股市融资难度大增,加上今年以来股市低迷,房企股市融资全年至少减少1000亿元;三是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约12000亿元,考虑到去年拍出的土地余下的大量出让金需要在今年交齐,这部分资金虽然没有公开数据,但估计至少也需数千亿元。因此,如果没有其他主要融资渠道的话,今年中国整个房地产业的资金缺口至少达到1万亿元。
连任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如今许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紧张。不过他认为这情有可原,因为房地产企业在各地的项目大都从地方银行贷款,资金不容易跨区域调配,只有企业自有资金可以随时调整。
现金流的意义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一般性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更需要面对的问题是,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其他渠道融资也不易,再遇上销售不畅回款难,到时怕是自有资金也显匮乏,企业运营陷入“万劫不复”。
“近日路劲收购顺驰案再掀波澜虽然引起关注,但眼下业内更关注的是谁将成为下一个顺驰。”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商最怕的是资金链条出现危机,加上近两年土地风险聚集,出现第二个顺驰的可能性很大,希望高价拿地、囤地的开发商不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表示。本报记者 李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