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2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49.94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287.79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表12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年初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5749.94
|
15.7
|
#企业存款
|
1439.21
|
19.5
|
居民储蓄存款
|
3185.28
|
8.1
|
各项贷款余额
|
4287.79
|
19.3
|
#短期贷款
|
1411.33
|
13.6
|
#工业贷款
|
460.01
|
13.4
|
农业贷款
|
373.94
|
10.9
|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
|
9.83
|
37.7
|
中长期贷款
|
2816.82
|
24.7
|
年末上市公司(A、B股)数量达到24家,市价总值1324.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6.9 %。
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9.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4.82亿元,增长33.3%;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6.21亿元,增长22.2%;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8.97亿元,增长6.1%。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36.34亿元,增长45.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4.6亿元,增长27.2%;寿险业务给付支出18.67亿元,增长75.3%;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3.07亿元,增长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31万人,在校生43.44万人,毕业生10.3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65万人,在校生75.47万人,毕业生22.3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76.07万人,在校生222.08万人,毕业生74.1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5.62万人,在校生452.48万人,毕业生77.95万人。全区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普九”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635.6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
表13 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
招生人数
|
在校生人数
|
毕业生人数
|
研究生
|
0.55
|
1.51
|
0.36
|
普通高等教育
|
15.31
|
43.44
|
10.32
|
中等职业教育
|
23.70
|
54.06
|
11.48
|
普通高中
|
26.65
|
75.47
|
22.31
|
普通初中
|
76.07
|
222.08
|
74.13
|
普通小学
|
75.62
|
452.48
|
77.95
|
特殊教育
|
0.20
|
1.38
|
-
|
学前教育
|
-
|
102.34
|
-
|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0 万人,增长0.93%。自治区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969项,资助经费17006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15000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专项经费1500万元;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500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449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405项;软科学研究成果6项;基础理论成果42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项目145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90项。专利申请量3480件,授权专利1907件。共签订技术合同3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9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0个,文化馆100个,博物馆53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39个。全区报纸出版量6.37亿份,比上年增长5.5%;期刊出版量0.54亿册,增长35%;图书出版量2.31亿册,增长22.1%。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0775所。其中医院459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4所,卫生监督机构106所,妇幼保健院(所、站)101所,乡镇卫生院12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6所,诊所(室)其他卫生机构等8442所。村卫生所(室)2.2万所。全区卫生人员16.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6万人,卫生人力总量达20.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9万人,注册护士4.9万人。全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达9.5万张,医院床位7.0万张,卫生院床位2.5万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县(市)88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806.5万人,参合率77.37%。全区无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55348例,报告发病率329.1967/10万,死亡1234人,报告死亡率2.6152/10万。
广西体育健儿在世界三大赛中获1枚金牌,1枚银牌。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500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7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1万人,出生率为14.19‰;死亡人口30万人,死亡率为5.99‰;自然增长率为8.20‰。
表14 2007年常住人口及其主要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
年末数
|
比重%
|
全区常住人口
|
4768
|
100.0
|
其中:城镇
|
1728
|
36.24
|
乡村
|
3040
|
63.76
|
其中:男性
|
2510
|
52.65
|
女性
|
2258
|
47.35
|
其中:0-14岁
|
1062
|
22.28
|
15-64岁
|
3264
|
68.45
|
65岁及以上
|
442
|
9.27
|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长23.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1%。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7.5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食品类支出1378.8元,增长15.3%;衣着类支出86.9元,增长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12.2元,增长2.0%;医疗保健类支出149.0元,增长20.3%;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46.0元,增长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72.5元,下降13.0%;居住类支出554.1元,增长30.4%;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48.0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51.3元,增长20.0%。其中,食品类支出3398.1元,增长18.9%;衣着类支出656.7元,增长37.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491.0元,增长36.2%;医疗保健类支出542.1元,增长35.2%;交通和通讯类支出932.9元,增长18.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050.0元,增长23.4%;居住类支出803.0元,下降2.9%;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277.4元,增长19.4%。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0.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
表15 2002-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指 标
|
单位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315.3
|
7785.0
|
8177.5
|
8916.8
|
9898.8
|
12200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2012.6
|
2094.5
|
2305.2
|
2494.7
|
2770.5
|
3224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40.67
|
40.01
|
44.02
|
42.50
|
42.07
|
41.7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51.9
|
51.3
|
54.3
|
50.5
|
49.5
|
50.2
|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5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增长3.04%。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25.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75万人;失业保险223.75万人,增加1.4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9.31万人,增加37.3万人;工伤保险182.42万人,增加21.32万人;生育保险163.45万人,增加18.2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28万人。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8.7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3.14万人,比上年增加146.18万人。
年末全区社团单位877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735个。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04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60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0.0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8.17万人。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060.5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灾毁耕地0.1001千公顷。生态退耕0.1383千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3217千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5938千公顷。当年净增加耕地0.5257千公顷。
全区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全年平均降水量1332.2 毫米,比上年减少182.8 毫米。全年水资源总量1246.88亿立方米,下降33.7%;人均水资源2493立方米,下降34.3 %。年末全区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2.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1.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 310.8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221.27亿立方米,下降1.0%;工业用水45.23亿立方米,下降2.8%;生活用水41.34亿立方米,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52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6立方米,下降22.6%。全区人均用水量621立方米,下降2.1%。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2.06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4 万公顷。全区已获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比上年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1.9万公顷,下降1.1 %。全区森林面积125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2.71 %。活立木蓄积量5.1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68亿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5.06%。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0.6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18%。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1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24%。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2.6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98%。
全区21个设市城市及68个县城供水综合生产能力951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3.3 %。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03.85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10%,提高1.5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5%,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80.6%,提高2.23个百分点。城市用水普及率88.7 %,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8173公里,增长4.5%。人均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98标台,增长7.2%;城市公园绿地面积8752公顷,增长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8.1%,提高0.15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11.5平方米,增长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43平方米,增长1.0 %。
在监测的14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78.6%;有3个城市为三级,占监测城市数的21.4%。
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737 起,比上年增加188 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0.23 万公顷,增加69%。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全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0 起,造成2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711人,比上年下降3.6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63人,下降21.2%;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7.07 人,增长11.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652 起,造成2926人死亡、982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689.9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64人,下降0.89 %。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4、电话普及率的计算含接入用户交换机的话机数。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