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通胀率控制在4.8%以内有难度。”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昨天承认。事实上,根据目前市场的主流预期,5.5%已属偏保守的预测。“要把防止演变为通货膨胀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昨天特别强调。
从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昨天央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宏观调控一时间成为两会会场内外的头号显学。“要把防止演变为通货膨胀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昨天所言,深受通胀困扰的经济大员们反复强调着坚持从紧不变,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之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身处于次贷危机扩大化的国际环境之下,“闭门从紧”能否一以贯之于2008年全年却是无从求证。
“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或许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态给了“从紧”一个“相机而动”的注脚。但在1月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增速飙至11年新高之时,目前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绝不是一个“可相之机”。
反通胀“重中之重”
“美国经济从任何标准来看都已步入衰退。”当全世界都在和索罗斯一样恐惧次贷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之时,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却在两会期间担心着一个截然相反的问题:经济过热与通胀威胁。由此,从紧的货币政策成为抑制以上两大威胁的政策取向,颇有些“管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味道。
在1月CPI增速飙至11年新高,2、3两月很可能突破8%的情况下,原本论衡于庙堂之中的通胀威胁更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
中国提出了一个颇有挑战性的CPI调控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CPI增速将控制在4.8%左右———这恰恰是去年全年的实际涨幅。
温家宝指出,4.8%的提出是考虑到“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同时,又要考虑到居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努力避免物价涨幅过大。”
“通胀率控制在4.8%以内有难度。”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昨天承认。事实上,根据目前市场的主流预期,5.5%已属偏保守的预测。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天表示,中国政府所设定的2008年通胀率低于4.8%的目标太过乐观,明显低估了国内面临的通胀风险。德银预计,中国今年CPI将上升6.4%,将于下周二公布的2月份CPI升幅将由1月份的7.1%升至8%以上,而央行将从3月后每隔半个月再度推出紧缩措施。
但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昨天在“宏调三驾马车”联合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实现4.8%左右的调控目标。
“特别是要把防止演变为通货膨胀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马凯昨天的这一表态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马凯强调,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调控目标,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失控、总体稳定。
国金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徐炜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反通胀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用“重中之重”来形容绝不夸张。
马凯称,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虽然有成本推动,但企业也不敢轻易地涨价,“这是控制物价的有利条件”;同时,继续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及抑制一些不合理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将能够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从紧”相机放松
随着全国“两会”期间高层反复的强调坚持从紧不变,市场此前曾一时喧嚣的“雪灾和次贷将在短期内改变从紧政策”的预期也几近偃旗息鼓。
然而,国金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徐炜发现,决策层为今后放松从紧政策也留下了伏笔。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温家宝强调,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微妙。”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昨天向早报记者坦言,国内所面临的通胀风险与国际上面临的次贷危机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指出了两个相反的方向,但目前国内的通胀问题显然更为迫切。
何帆强调,当前执行从紧政策时应当注重“谨慎从紧”,必须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何帆认为,尽管去年密集的10次调高准备率与6次加息目前看来效果尚不明显,但很可能只是因为“时滞”因素所致,不能排除在从紧政策的继续加码中,所有效果集中爆发出来。
正如货币政策应当有前瞻性一样,何帆指出,从紧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有“提前量”。“不能等到通胀完全控制住了,才想到放松货币政策,那样可能就晚了,甚至有一下子演变为通缩的风险。”何帆称。
雷曼兄弟昨天发布报告称,预计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到至少6月或7月,届时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影响将逐渐开始显现。同时,2008年将继续对主要能源及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控,尽管在第二季度或之后,一些中间性价格将有可能一次性上调。
利率调整“很有艺术”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具体阐述了从紧的“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
在市场看来,这一表态说明汇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三大工具将共同成为今年从紧政策的承载体。然而,作为目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加息与否,周小川却是思虑再三。
“我个人认为利率上调的空间肯定存在。”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天表示。但周小川强调,利率这个经济杠杆用起来要考虑它的利弊,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幅度去调整也是很有艺术的。
周小川暗示,美国降息、利率变化对于内需的影响都是加息的弊端所在。作为一个全新的提法,周小川指出,所谓增强内需也是希望国内减少储蓄率,扩大消费。“因此,利率政策对这个措施的执行是会有影响的,需要考虑的。”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也与美国降息以及内需一起成为“掣肘”加息的三大因素。周小川表示,利率政策对资本市场是有影响的,“利率稍微低一点的时候,居民自愿会选择看资本市场有什么产品可以购买,这样有助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因此,在考虑利率政策的时候也要考虑鼓励直接融资的影响。
但全国人大代表、将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昨天表示,今后几年中国投资和消费增长仍将较快,建议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更偏重于运用灵活的利率政策,而不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林毅夫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贷款对象首先被排除在外的就是中小企业,进而将影响就业。
更青睐升值?
目前,本月将加息一次正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预期。国金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徐炜昨天表示,2月CPI数据公布后,可能有一次加息。但徐炜观察到,与加息相比,人民币加速升值可能是周小川更为青睐的反通胀手段。
周小川昨天对此的表态颇为耐人寻味。他一方面表示,人民币适当升值或者稍微快一点,有助于抑制中国货币的通货膨胀;但又指出“抑制通货膨胀不会成为汇率机制改革或者市场汇率浮动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此,徐炜主张关注周小川的“结语”,“但从分析的角度看,(升值是为了反通胀的)方向也是对的”。
雷曼兄弟也持这一观点。该行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由于加息并不能帮助缓解当前由于供应减少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并且有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如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所以加息有可能被避免。
孙明春认为,二季度开始推行汇改的新措施,“届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每日交易波幅会再次变大。在美元继续走低以及新的汇率机制下,央行有可能更加强调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而非名义汇率。”
同时,林毅夫也认为,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目标仍是房地产和股市,而不是为了赚取中美利差,只要汇改坚持可控和渐进的方式,热钱就无法从投机汇率上盈利。(来源: 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