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逐步加快,大量国际游资正涌入中国,包括官方无法统计到的“暗渠道”以及可统计到但无法预防的“明渠道”。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正是这些规模达千亿美元的游资,国内市场才呈现出资产价格通胀。
从2004年的负35亿美元到今年上半年的129亿美元,中国国际收支表中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正呈现大幅上升趋势。“简直无法想象,中国在海外的保姆、留学生们劳动报酬,以及中国在海外投资收益的汇回会有如此大规模。”高善文日前表示,几乎可以断定,大量的国际游资正通过这种看似合法的渠道涌入中国。
高善文的理解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顺差剔除贸易顺差以后多是国际游资,因为其他收入构成中,主要是中国居民在海外劳动收入和投资收益,而这种构成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中亦有利润的汇回和劳动报酬的汇回。“以历史上的数据来分析,两者相差数据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国家外管局历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经常项目顺差减去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顺差为负84亿美元,其中职工报酬、投资收益之和为负146.7亿美元;但这一数据在2005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常项目顺差减去贸易顺差变为正的360亿美元,职工报酬、投资收益之和为106.4亿美元;到2007年上半年,两组数据更是分别攀升至272亿美元和129亿美元。
2005年的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放弃实施10年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而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允许人民币在每天的交易中有0.3%的波动区间。之后,人民币逐步走高,在美元兑人民币突破1:8的历史性关口后,今年11月19日已达到了1:7.43的比例,升值动力强劲,而这种升值还呈现日渐加快的趋势。
高善文预测,近几年来,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减去贸易顺差以后,剩下的资金规模至少在千亿美元之上。按照国家外管局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到今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减去贸易顺差后的资金总规模达1041亿美元。与此同时,高善文特别提及的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顺差总规模达352.9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