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中国经济由重快到重好 两项机制改革已箭在弦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成人一样,更多需要有质量的保健。而在过去的一些年头,中国经济还处在贪吃贪长的青少年阶段

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应与去年一致,但就会议公报来看,其具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相当程度的微调。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一位副司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种微调每年都会因国家方针的变化而动,是发改委每年的例行工作。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中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提法有了新的变化,“又快又好”被“又好又快”所取代。“数十年来,在中央的公报中,这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提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时空背景的变换。约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大陆内需不振,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快”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10年之后,按照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在《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所做的分析,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上,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充足。在这种背景下,“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首选。

这本被称作“经济蓝皮书”的报告中这样描述新的经济周期:从2000~2006年,本轮周期已连续7年在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内(8%~10%左右)平稳较快地运行。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对‘又好又快’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至少在主观和客观上各有两条原因”。“经济蓝皮书”的作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本刊说。

在主观上,决策层早已看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3年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来,尽管中央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发出警告,目前的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甚至在去年通过“十一五”规划对单位能源消耗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定——5年内减少20%,2006年需减少4%。但“经济蓝皮书”说,在2006年,能耗指标不降反升。同时,从30个省、市、自治区提出的规划文本看,预测性指标国民生产值GDP的年增长速度全部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7.5%的数值,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指标,有6个省并未达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0%,有的甚至将目标定在10%。经过测算,“经济蓝皮书”断言:全年能耗下降要求难以实现。

因此,在本次会议提出的八项任务中,除了民众所熟悉的“宏观调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前两位,第三位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公报提到,“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

其次,“又好又快”的提法与自主创新战略有关。会议提出的第四项任务就是“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央的态度很明确,经济增长要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取得”,张立群说,“仅仅引进而不吸收、创新,在大陆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公报给出了自主创新的具体目标: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已经确定,必须下定决心,敢于攻关,严谨、扎实、顽强地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客观上,市场和企业本身都已初步形成了向“好”靠拢的机制。“这离不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成果”,张立群说,“市场的内在机制更为健全,而企业也更为关注技术进步”。

“经济蓝皮书”认为,目前市场在引导经济增长的方式上比过去成熟。举例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产品价格的急剧上升可以极大地刺激投资热情,政府随后跟进的调控与先前的市场行为一起,造成了经济上的大起大落;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价格因素在刺激投资热情方面的作用已大幅下降,企业变得更为注重成本约束以获得利润空间。而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也更多地采取了“微撞”模式,稍一出现过热苗头即予以调控,通过“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成人一样,更多需要有质量的保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对本刊说,“而在过去的一些年头,中国经济还处在贪吃贪长的青少年阶段”。

社会事业加大精确投入

“快”带来了经济发展,其强劲动力曾经来自于本身,韩保江将其归结为“累进式循环”(内部循环),但是,在这个系统的能量积累到现今高度的时候,不仅其能量需要向外部释放,其积累模式也亟需改变。此时,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就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从形式上看,“快”因此开始向“好”转变。

和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事业的“经济方式调控”显得更为精确,“盘子也更大”,目标也很明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其中,“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仍被置于第一位,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则首度被写进公报。而在去年的公报中,只是笼统地说“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其次,去年公报提出要“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的公报则在机制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工资协商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三,去年公报提出的“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在今年精进为“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另外,在对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部署方面,今年更是从细处着手,强调“要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落实好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子女也能享有受教育机会。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不难看出,去年公报中更多强调了“理念”,而今年则更多阐述了“方案”。

两项机制改革箭在弦上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经济蓝皮书”,向来都不讳言经济领域的若干深层次体制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是,“指望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一位专家说。

据本刊了解,在众多深层次问题中,两项机制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首先是外汇储备的释放问题。据“经济蓝皮书”估算,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内外两方面压力都较大。中央要求相关部门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具体部门已经设计好了解决方案。中央在一年半前启动的汇率机制改革将为此方案的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次是“两税合一”改革。这项酝酿已久的改革近期有可能变成现实。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税负不一,外资企业一直享有优惠,造成起点上的不公平,一直为人诟病。两税合一改革方案中,将做到4个统一:统一所得税法,统一税率(25%),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统一优惠政策。其中,对自主创新还将给予特殊激励。

两税合一需要大量配套工作,《外资法》的修改即是其中之一。按照方案的设计,外资企业将可以得到一个过渡期作为缓冲。

这两项机制性的改革,其效果将在明年开始逐渐显现。知情人士告诉本刊,预计近两年来每年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在明年仍将持续进行。(作者:杨中旭)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在2007年寻找深度平衡
2007年中国经济工作针对哪些难题“对症下药”?
世行预测中国经济明后年略降温 但依然领军全球
盘点2006年的中国经济:影响经济全局的八大热点
八大权威机构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谜团待解
官学界看好明年中国经济 预估GDP增速一成左右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