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生产总量比“九五”期间增长了近3倍,全国为此少消耗260亿只水泥包装袋,节约了4100万立方米木材以及大量的煤、电、水等,创造的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达到558亿元。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24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介绍,“十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呈快速增长,累计生产量为12.41亿吨,比“九五”净增8.13亿吨,水泥散装率达到36.6%,比“九五”期末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散装率已经超过90%,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全国还初步形成了中央与地方配套的散装水泥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推动水泥散装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除包装袋、木材外,“十五”期间全国为此还节约煤炭968万吨、烧碱273万吨、棉纱5万吨,节电89亿千瓦时,节水18.6亿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21万吨,减少袋装水泥损耗0.56亿吨。
姜增伟也指出,目前散装水泥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水泥散装率还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技术装备数量和综合配套设施能力不能满足散装水泥的需要等,因此,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将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的推广使用力度。
按照有关“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要由2005年的3.8亿吨增加到6.9亿吨,水泥散装率提高到55%,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产量要分别达到7亿立方米、2000万吨。(记者 古文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