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持续了27年年均9.3%以上的高速增长,远远高出世界上平均3%的增长率。这种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独家采访了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海闻指出,中国还有继续增长的动力,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20年。
海闻表示,“到底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我们能否保持这种持续的高速增长,全球各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作为经济学家,我的观点基本是乐观的。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情况的分析对比基础上的。我认为中国还有继续增长的动力,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20年。当然,这种高速是相对的,年增长率大概在6%-10%之间。”
他指出,提出这种观点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是中国的人力资源、劳动力的成本至少还有20年的竞争力。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是看资源能否支撑你的竞争力。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目前中国很多人仍然生活在农村,一直到2004年,农村人口仍然占全部人口的58.2%。这部分农村劳动力成本是很低的。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真正完成起飞,它的农村人口一定要降到20%甚至以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多长时间,取决于我们的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多长时间。如果中国还需要20年的时间把农村人口从60%降到20%,那么我们在这20年中还有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
第二,中国市场规模产生的内需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学里有个规模经济的定义,是说当一个企业,或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平均成本会下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规模,不要说不能盈利了,甚至连生存都成为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3亿人的购买力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未来20年中,我们国内的市场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外贸外资是推动我们经济起飞的第一节火箭的话,国内市场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第二节火箭。”
第三,中国深入改革产生的制度变迁将进一步带来创造力和提高生产力。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把制度改革完成。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可以继续提高中国的生产率。他说,“我们通过制度的改革,可以使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国的企业,从市场形态来讲,还存在许多垄断行业,它们损失了很多效率,另外,很多企业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完成,这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如果这个改革完成,那么资源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四,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与资源。总的来讲,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世界更加开放了,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把很多原来非规范的或者双边的贸易,变成了一种全球的规则。这首先给中国创造了更加稳定的外部条件,这一点可能比当年日本、韩国发展的时机还要好,因为那时他们也受到很多反倾销,受到很多贸易上的不公平待遇。海闻说,“现在我们至少有更多的规则,尤其是乌拉圭回合后,国际上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更加低了。”(吴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