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坐落在拉萨沿青藏公路北行90公里处。这个不满“周岁”的基地,融合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风能、地源热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进行综合示范,建起了中国第一座集供电与高压电网并联运行的光伏电站,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做出了贡献。
风能、太阳能、地热的开发利用,正在开启西藏百万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门。
风能:送来党中央的关怀
将近两年前的10月25日,天还没亮,那曲县古露镇八村牧民措吉一家就换上了新衣服,煮好了酥油茶,准备好了糌粑。32岁的措吉兴奋得像个孩子,因为镇里的风光互补独立电站竣工了,她终于可以见到“听说过但从没见过”的电灯了。
北京科诺伟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洪华,从事西藏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开发工作多年,这位跑遍了西藏的博士生导师,谈起西藏可再生能源来眉飞色舞:西藏是我国风力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大于8级或大于17米/秒)天数达到100天至150天,最多可达200天,且持续时间长,初步测算年风能储量为930亿千瓦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藏那曲、日喀则、山南、阿里等地区先后引进各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建成了一批风力发电示范乡、村。2002年,中央人民政府又投资8亿多元,在山南、那曲、昌都、拉萨等地,建起350座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实现了乡乡通电。目前,又有10多个乡600户2398人告别了酥油灯,用上了风光互补发电机。
西藏目前正在开展全区风力资源评估。那曲地区安装了测风塔,专门收集风资源数据,为大型风力电站的建设和风电并网在西藏的应用提供依据。“十一五”期间,还将有6万户30万农牧民用上洁净、方便的风能电。
太阳能:点亮百姓心里的灯
西藏也是我国太阳能最富集的地区,年总辐射量达140千卡/平方厘米至200千卡/平方厘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倍以上。拉萨就有“日光城”的美称。西藏通过实施“阳光计划”等太阳能专项计划,使近50万农牧民告别了无电历史。目前,全区建有各类光伏电站近400座,总容量近9000千瓦,推广各类小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约5400千瓦,还为农牧民补贴安装15万多台太阳灶。太阳能资源已被广泛用于照明、通讯、广播电视、烧水做饭、取暖等领域。
阿里地区素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年均日照时间达337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89.3千卡。199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阳光计划”和“科学之光计划”,在这里建成大、小型光伏电站60多座,装备户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和推广太阳灶6000多套,一些小型的太阳能灯已普及到户,阿里80%以上的农牧民解决了照明和取暖问题。措勤县一个游牧点的帐篷内,65岁的藏族老人达吉微笑着说:“点了一辈子的酥油灯,鼻子熏黑了,眼睛也差点熏坏了。现在大家都点了太阳能灯,不仅帐篷里比过去亮多了,我们农牧民的心里也比过去亮堂多了。”
如今,西藏太阳能的热利用技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已累计推广太阳能灶10万余台,建设被动式太阳能房、阳光温室等太阳能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还建起太阳能游泳池1座。
最近,自治区科委能源研究所把自己800平方米的3层办公楼用来开展太阳能供暖供热整体试验。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楼顶上新安装的152平方米的集热管试运行效果不错,冬天能往房间送热风,可以满足整栋楼的采暖。
地热:温暖农牧民的心
谈起两年多前第一次用地热水洗澡的情景,那曲地区发改委的次仁仍然激动不已:地热温泉不仅暖和了我们的身,更暖和了我们藏族儿女的心啊!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温泉、沸泉、间歇喷泉、热水河、放热河、放热地面等各种类型的地热显示区666处。依据350余处地热显示点的热流量估计,其热能量达66万千卡/秒,折合标准煤约300万吨/年所释放的热量,发展前景广阔。
在合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同时,西藏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地热资源的研究开发。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等国政府的合作,西藏对羊八井和那曲地热资源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勘探、开发和利用。现在西藏已建成3座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其中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4万千瓦,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地热已成为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
目前西藏大多数县发现有地热显示点,比较集中的分布地区是藏东、阿里地区和雅鲁藏布江谷地。除发电外,西藏还积极推广地热资源在住房取暖、蔬菜温室、医疗、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记者感言
西藏的常规石化能源资源短缺,利用成本较高,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相对优势明显。在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秉承传统,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大力开展太阳能、风能、热能等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行动,也是造福百万农牧民的务实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