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湾6国达成长期石油供货协议,在国际油价波动中颠沛的中国向自己的这一目标再次推进。
记者昨日从商务部获悉,本月19日-22日,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在浙江省嘉兴低调举行。中方派出了以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为领队,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员组成的强大代表团,与海合会就中国—海合会自贸区所涉货物贸易市场准入、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进一步缩小分歧,并就双方服务贸易要价初步交换意见。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条新的、无形的‘丝绸之路’又将形成。”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这样评论。
中国超过40%的石油进口来自于海湾地区。作为海湾地区的区域经济组织,海合会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和巴林6国,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在与这一地区的自贸区构想中,保证中国能源供给长期稳定无疑成为最为重要的“潜台词”。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等亚洲国家与海湾产油国签署的大多是短期合约。而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围绕这一地区愈演愈烈的能源“争夺战”正不断提高着产油大国手中的筹码。
而自贸协定却可以促进中国对海湾国家的投资和双方市场的相互渗透。昨天,全国人大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通过自贸协定推进海湾国家经济多元化,使其成为中国稳定的石油供应国,对中国显得尤为迫切。(记者 刘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