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
薛小和:“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我国服务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善同:尽管我国服务业二十多年来发展较快,但相对而言,从服务的提供,服务的成本、质量,服务产品的多样性等方面来看,服务业的供给也都还不能满足需求。
首先,服务业的效率低、成本高。与制造业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时间晚,开放程度低,很多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导致服务业缺乏竞争,效率低下,因此成本非常高。以物流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研究指出,我国物流费用可能占制成品成本的30%—40%,而相比之下,在美国只占5%—20%。
第二,商务服务业发展严重落后。我国的商务服务包括:营销、广告与公关服务;建筑、科学与工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处理服务;研发与技术服务;经营组织服务;人力资源发展服务。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商务服务领域的所有部门都在迅速成长,但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一些领域的服务,特别是基础公共服务供给数量有限,尚不能满足所有人都享受到足够的基础公共服务。
薛小和:要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
李善同:“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对服务业提出更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例如通讯、轿车、住房、教育、旅游等。住房、教育和旅游本身就是服务业,而轿车和通讯设备(如手机)对服务需求的带动相当大。其次,我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城市化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进步。城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商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服务业都有着较多的需求,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也有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促进行业的发展。最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业分工的细化也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的机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通过主辅业分离和业务重组,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会独立出来,这些企业本身的服务需求将向社会释放,其原有企业内部的服务单位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将有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
薛小和: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呢?
李善同:首先,要在宏观和结构政策中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近年来,投资高速增长带动的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说明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在制定宏观政策时,要把促进服务业发展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要加大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要加大对与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以鼓励消费为导向的信用体系建设,取消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要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对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要进一步推进改革。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要特别强调允许进入和允许竞争并重。对一些短期内完全开放有难度的行业,要尽快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第三,要发挥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协调、监管作用。比如在电信行业,电信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管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逐步通过市场化的拍卖、投招标等方式管理通信资源。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和普遍服务机制。电信监管部门要做好与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保证通信和信息安全,同时,要通过设立普遍服务基金,来落实普遍服务的实施。
薛小和:我发现你们在做服务业的对策研究时,是逐个行业地分析。这是不是因为服务业构成复杂,不同领域的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给出促进发展的政策?
李善同:是这样。第四,合理利用世贸规则,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扩大服务业开放。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规则和条款,对于比较幼稚的市场,实行渐进的开放政策。
第五,按照竞争优势原则,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比如运输业,应当以现有大中型骨干零售或运输企业为基础,通过联合、兼并,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实行强强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造就若干个能主导区域乃至全国市场的物流企业集团。
第六,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现代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所以,服务业竞争的成败决定于拥有人才的多寡和人才使用机制的优劣。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加强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同时,还要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第七,加快服务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先进合理的商品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建立针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监督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加大打击各种不公平竞争和恶意竞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