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水牛大国,目前水牛存栏量为2275万头,排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8个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所长杨炳壮说,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得以开发利用,将有望使水牛奶业成为我国奶业发展的第二大支柱。
中国奶业的未来生力军
据了解,水牛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饲养过程中几乎不使用抗生素,因此,水牛奶和其他奶相比,其乳脂肪、蛋白质、干物质是最高的。曾有专家赞誉水牛奶不仅是既营养又安全的奶,还是“奶中之王”。但是,据杨炳壮介绍,中国水牛属役用型水牛,个体偏小,产奶量偏低,如何使水牛奶业成为中国奶业未来的生力军,关键是水牛品种的改良。
在1957年和1974年,广西分别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进了河流型乳肉兼用水牛品种——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对中国本地水牛开展杂交改良研究,如今在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水牛良种扩繁方面,广西已创下五项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试管水牛群,44头全部成活;世界首例完全体外化冻胚试管水牛;世界第一例试管水牛双犊;世界首例利用活体采卵——胚胎体外生产——胚胎移植技术,由沼泽型水牛产下河流型水牛。2006年2月13日,世界首例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试管水牛在广西水牛研究所诞生,一头杂交母水牛顺利地产下了经过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的两头雌性水牛。
杨炳壮说,五项先进技术的成功突破,使人为控制水牛生公生母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对水牛奶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让水牛生产出更多可以产奶的水牛。
并且我国仅有的两个外来河流型水牛品种核心种群已在广西水牛研究所种畜场建立和自群繁殖,培育出了高产乳肉兼用水牛品种,成为全国惟一可提供良种水牛的种源基地,这为奶水牛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2003年,中国科学院派出专家组对我国奶水牛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向国务院呈报了《中国发展奶水牛业的建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此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奶水牛业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地提出和完善发展纲要、规划、措施和政策的支持”。
为促进奶水牛事业发展,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农业部根据中国奶业发展的资源条件、生产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向,制定了《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提出了发展南方奶水牛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指出要通过优化奶水牛区域布局,加强奶水牛种源和基地建设,开发水牛乳制品,加快中国奶水牛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奶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广西先走一步
广西的地势山多田地少,拥有草山草坡面积9700多万亩。还拥有再生能力强、产草量多的8000余种草地植物资源,估计年产鲜草1.6亿吨以上。并且每年还有各种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甘蔗尾、玉米秆、稻草、花生滕等和藤蔓青饲料在6000万吨以上,这些水牛的理想饲草料足以保证大规模养殖的开展。
同时,广西本地水牛经过改良后,在生长周期不改变的情况下,体重由原来的250公斤左右提升至了500公斤左右,肉用方面的价值得到了提高。产奶量也由原来的250公斤增加至了625公斤,同比增长325公斤左右。若奶价以8元一公斤计算,无形之中农民就可增收近3000元。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2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把“广西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列为全区七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把水牛奶业当作一个大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目前广西已经有96个县开展本地水牛改良工作,如今全自治区已经设立了2700多个牛人工授精站,最近5年时间杂交配种母水牛从4.6万头累计增加到101.7万头,是20世纪最后20年杂交配种总量的5.5倍。并建立了桂中、桂北地区多个养殖小区,带动了3个龙头乳品加工厂(黄氏集团、灵山百强乳品公司、武宣玉京乳品加工公司)的发展,推进奶水牛业在全区36个县全面展开。广西还先后总结和推广了以宣武县“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灵山县“奶农协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以北流市“果园—牧草—水牛—沼气”、崇左市“蔗—牛—菇”为代表的生态生产模式。奶水牛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走出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广西约有水牛448万头,占全国水牛存栏总量的五分之一,广西奶水牛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广东、云南、福建、贵州等南方各省奶水牛业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中国水牛业整改和产业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