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3月26日晚抵达重庆,开始了对中国为期5天的访问,美国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是其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议题。与此同时,美国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正在继续其对中国的汇率考察,而这两位提出的要求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27.5%惩罚性关税的《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即将在3月31日接受美国参议院的投票表决。
在经历了岁末年初短暂的平静之后,中美贸易和汇率博弈再次在3月迎来了一个高潮期,从2月14日波特曼报告放出以来,美国不断向中国贸易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施加形形色色的外部压力,有媒体甚至开始流传起“中美贸易进入高危时刻”的紧张言论。
现在最吸引人眼球的问题莫过于:对中美经贸往来的此种担忧是否会演变为冷酷的现实?在回答这个饱含价值判断的规范性问题之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个基础性的客观问题,美国近来缘何对中国频频施压?
从美国经济背景的微妙变化来看,中美博弈的升温是美国内部压力外部化的直接结果。近来美国经济数据的放出和经济政策的变动都暗示着美国经济业已在“双赤字”的不归路上渐行渐远,而更可怕的是,它的前方依旧是一片黑暗。在贸易赤字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较2004年扩大20.5%至8049.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也从5.7%上升至6.4%,其中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财政赤字一方,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2月份联邦预算赤字为1192亿美元,这是美国联邦预算的单月赤字新纪录,此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参议院已批准将美国举债额度增加7810亿美元,把上限调高至8.965万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第四次调高上限,预示着美国政府的赤字发展大旗还将继续高举。
“双赤字”结构是美国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丧失的重要标志,也是美国经济稳健复苏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在国会选举即将到来的微妙时刻,为了转移美国民众对积重难返的赤字问题的关注,为了推卸政策选择导致“双赤字”的责任,不少美国政客选择了“围魏救赵”式的政策策略,通过把美国经济失衡归因于中国政策的选择失当,将内部压力宣泄到本就具有争议性的中国经济上。
这种内部压力外部化的做法意味着美国在对中国贸易和人民币汇率口诛笔伐之时底气不足,毕竟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自己,如果强行让中美经贸成为美国压力宣泄的牺牲品,那么中美双方都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从压力来源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虽然频频飘动,但不太可能真正竖立,《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很可能会像以往类似法案那样在表决否定之后迅速被人们遗忘。
至于古铁雷斯的访华,就像去年年末人民币汇改纷纷扬扬之时的斯诺中国行一样,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博弈紧张期的试探性高层接触,中美双方更倾向于在如此多事之秋寻求一个互退一步的折中策略,中国3月8日在《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中表示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也在3月23日称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外汇市场”,美国相应的可能回应自然是收敛对中国贸易和人民币汇改的非分要求。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弈论大师谢林以为:“如果其中一方以示弱的方式表达自己无意战争的意图,悲剧就不会发生。”在心照不宣的理性约束下,中美经贸的悲剧并不会骤然上演。
正是基于对压力来源和博弈策略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古铁雷斯的中国之行会提出一些让中美双方都乐意接受的可行性建议,为4月份两国首脑会晤营造合意的外部环境。不过对于敏感的金融市场而言,中美博弈的升温还是可能会带来市场汇率的较大波动,微观经济主体在衍生金融市场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依旧是防微杜渐的审慎选择。(东方早报特约评论员 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