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5月,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除3月为2.7%,其余均在1.8%左右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2.4%。与4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
分类别看,5月份,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
1到5月,衡量市场物价的两大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告别了去年的大幅上涨,保持了平稳上涨,专家指出,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今年1到5月,PPI一直维持在5.8%左右,最高的5月份也只是5.9%,专家指出,这说明其水平已趋于平稳,也说明影响PPI上涨的因素在趋于稳定。具体来说,就是困扰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煤电油运等的紧张形势有所缓解。
CPI在今年1到5月期间,除3月达到2.7%的较高幅度之外,其余4个月都维持在1.8%左右。专家指出,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类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这一轮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这一因素已随着2004年粮食增产而减弱。由于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再加上去年涨价的滞后影响已消失,2005年的CPI将非常稳定。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指出,物价的平稳上涨对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非常有利,而2005年前5个月PPI和CPI的表现正好符合平稳上涨的标准。这种形势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已消除,又不致于进入通货紧缩的不利环境。
不过,PPI的上涨幅度明显高于CPI的上涨,具体到很多工业品,更是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出厂价格上涨而消费价格下降的情况。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价格传导机制不畅,其直接后果是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更深层次来看则暴露出企业增长方式的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仍是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记者 薛志伟)
经济日报 2005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