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国企的用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9月面向全球招聘6家中央直属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后,日前报名结束时,7个副总职位共有463人报名应聘,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17名外籍人士。
根据一项对大学生就业趋势的调查,大学生就业时首选的并非高额工资,而是一个能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的环境。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对记者说,现在的国企已经不是过去的国企,不但效益好,而且一般具有比较高的层次,能给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记者在采访北京赛思和上海泽恩两家猎头公司时,他们均表示,过去猎头公司根本不把国企作为客户争取,但现在已有国企开始利用猎头公司在人才市场上“猎取”人才,他们认为,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国有企业在人事用工方面的改革,其直接原因就是原来的单纯的劳动用工和薪酬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前不久对京城150家国企人才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从1982年起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中,已有64%的人流向外企或私企。中关村发布的最新调查说,园区内20%的主动辞职者流向了外企。专家们预测,由于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人才的流速必将加快。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已经认识到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发起了“人才抢夺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今年4月以来,推行了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通过招聘,岗位通过竞争,待遇通过评估,收入随着效益能增能减”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被称为“阳光风暴”。经过这次改革,原来的全民所有制职工的身份没了。这次改革涉及2414名员工,80%以上岗位发生变化,有978名员工分流到相关基地公司。员工中,本科以上的学历所占比例上升10.1%,平均年龄下降3.2岁。
虽然改制后的国企现在正在逐步吸引人才回归,可仍有不少国企并没有改制,或者有些虽然名义上改制了,可企业运作机制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有关专家指出,现在的所谓国企人才回归,主要指的还是工作人员,对于国企经营者来说,由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能否吸引到真正的职业管理人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在这个方面,需要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新的制度创新。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十年回顾和展望”论坛上透露,中央企业明年起将全面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国资委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入股权或退休金计划等长期激励方式,逐步使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些将是国企吸引人才的“新法宝”。
新华网 2003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