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连续一年多的下滑局面,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升0.5%———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0.5%,结束了自2001年11月以来连续14个月的下降趋势,出现小幅回升。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6%,均扭转了近两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
物价回升固然与需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工业生产加快等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受季节性、外在性等短期因素影响。消费价格中,由于受节日和气候因素影响,一季度鲜菜价格上涨34.7%,带动食品价格上涨2.5%,其余大部分商品价格继续下降。若扣除蔬菜涨价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还下降0.5%。此外,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影响,进口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带动国内燃料、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也对推动价格回升起到了一定作用;部分地方调整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和水、电、燃料等居住项目价格,导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和居住价格的小幅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市场油价上升的影响。
市场供求状况是影响物价水平的根本性因素。从市场供求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商品仍然供大于求。据统计,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有513种,占85.5%;供求基本平衡的有87种,占14.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生产能力过剩,需求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如果供大于求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物价总水平就不会大幅上涨。可以说,当前物价水平总体平稳,通货膨胀趋势并不明显,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
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的好势头,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缩压力。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积极营造促进消费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需求;采取有力措施,扩大进出口。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情况,防止和纠正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的过热倾向,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 2003年4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