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说一种叫做“购售式重组”的国企债务重组方案将在全国推广,称为“长春经验”。
长春的地方国企通过“购售式重组”,效果显著,国家经贸委从2000年起,派员多次到长春进行调研。
《经济》杂志就此向国家经贸委企业司的官员询问,他们的回答是“并无此事”、“不知道”。
中国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副总经理谭兴民说,“这可能是记者的推断吧。”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3月初,《经济》杂志记者来到长春进行了调查。
何谓购售式重组
长春的购售式重组的主题思想就是,从那些陷入严重债务困境的国有企业里,把具有盈利能力的有效资产剥离出来。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一般首先由政府出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出资形式通常为现金,有时还包括土地使用权;新公司成立时,一般为国有独资公司,在资产交易完成后,将逐步改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
下一步,由新公司收购老企业的有效资产。代表性的交易方式是:新公司、老企业一起与主要债权人(通常是持有老企业债权总额3/5以上的债权银行)就老企业有效资产的估价和转让问题进行协商,最后达成资产出售和债务清偿的“一揽子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有效资产的评估价格形成后,银行将向新公司提供相应数额的贷款,用于购买该资产。老企业则按照约定价格,将该资产转让给新公司。然后,新公司用该笔贷款向老企业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款,老企业则将出售资产的所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要不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就都沉下去了,这样我们逃生了一块。”长春市财政局企业管理二处处长谭志刚向《经济》说。据他介绍,长春大概有将近一百家国有企业采用了这种方式。从目前效果来看,为一汽搞配套的一些企业效果还行,但商业企业不太好。
“经验”
“长春经验”确实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首要的问题是,按照购售式重组方案,涉及政府、银行、老国企、新企业,包括政府出资设立新企业、新一轮贷款、重组优良资产、债务核销、破产、职工安置等环节。政府哪来那么多钱设立新公司?
谭志刚说,“其实并没有从政府的兜里拿钱,靠国资委、国资办下面的经营公司资本运作,来回倒腾,政府只不过给了些政策,政府注入的钱可能也有一些,这个我不太清楚,量不大,估计一两千万吧。实际上主要是用银行的钱倒了一下。”
这对银行来说简直就是灾难。银行不得不在旧债未偿的情况下,又为政府的新企业注资,用来买老企业的优良资产,再拿出一部分还给自己,而结果往往是,银行自己的钱转了一圈之后,收回来的远远少于拿出去的。
但是银行不敢抗拒,据了解,国家给吉林每年2个亿的破产豁免额度,谁能享受这个福利,由地方政府来决定,这成为控制银行就范的一张王牌,为了这个额度,银行间争相与政府套近乎。
但是,长春市企业结构调整办公室康处长声称,银行贷款给新企业是重组以外的事,“购售式重组”纯粹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跟银行无关。
根据他的说法,长春市35家“购售式重组”企业中,银行并没有参与重组,只是政府下面的资产公司注册一个新企业,然后从老国企中剥离出优良资产,剩下的不良资产挂账,符合破产条件的依法破产,不符合破产条件的等新企业盈利了再搞一轮重组。“更像是先分立,后破产,所谓的购售是一种虚拟购售,因为都是记账”。
“重组之后,银行的利益在于,老企业依法破产的偿还率只有10%,而新企业偿还老企业的期望是18.3%,所以银行应该很高兴。”康处长说。
至于被剥离出的优良资产部分,等到有了效益,真正把优良资产的作用发挥出来后,再折价归还老企业。康处长称,购售式重组后的新企业效果初显,3.5万员工中已安置了2.5万人,去年还上交了财政6620万元。
记者试图直接接触这些债权银行,但是他们不想说话。工行长春分行办公室的赵主任很客气地声称他先与业务部门约定,他将很快回复,不料此后再无踪影,电话也总是无人接听。建行长春分行也是如此。从114查号台得到的几个中行的电话,一直也无人接听。
在资产评估环节,为了减少购售式重组的障碍,往往估价很低,甚至有的不要钱。比如长白山葡萄酒公司,被南方的一家企业兼并,钱一直也没给。
一位当地的知情人士说,政府表示只要解决职工问题,资产要不要都给你了,而实际上资产也所剩无几,现在长春市国有名义资产好像就有几十个亿,但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来检查发现,刨去债务之后,净资产很少,就一个多亿。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说,到目前为止,长春市的政府一直在指挥谁和谁重组、怎么重组,这种政府行为把有些毫不相关的企业整到一块去了。
有专家提出警告说,如果控制不好,将是新一轮的逃废债狂飙。
寒风里的长春
长春市民对国企改革态度似乎很漠然。
长春的出租车司机几乎是清一色的国企下岗再就业人员,当你问及当地的国企,几乎是众口一词,“效益大部分不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原来的工作单位只知处于停产状态,反正发不了几个钱,没太操心。”
寒风中,火车站到处是卖报纸的人,一块钱四份。有人为了卖掉一套报纸,热心地为乘客领路,还不时地提醒“低头、小心栏杆”,一直送到候车室。面对这样热情的人,谁都不好意思不掏钱买他的报纸。
“大哥,我这是二号窗口,记住了,欢迎下次再来买东西。”小贩不忘随时提醒顾客。
“长春的国企现在没几家好的。”徐传谌教授告诉《经济》杂志说。他的语气平缓,显得有些郁闷。
“一汽还可以,得益于汽车的消费增长。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有几家好的,再一个效益比较好的就是客车厂,生产火车车厢,它还处于垄断状态。拖拉机厂,原来很辉煌,现在处于破产边缘了。碳素、铁合金都不行了。”
而民营经济发展也不充分,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据徐传谌透露,前一段吉林统计局召开一个全省经济发展展望预测会议,公布吉林最近一两年吸引外资是负增长。
新华网 2003年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