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 2015-03-11 16:25: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商务部综合司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国际商品 大宗商品 供应 需求 商品市场 世界经济增长

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的下跌趋势尚未停止,预计今年年底前市场仍以下跌为主,但跌势可能有所减缓。展望2015年,从供需两方面看,商品市场总体缺乏支撑价格上涨的强有力因素,但推动价格下跌的因素也趋于减弱。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依然在低谷徘徊,若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好转,下半年市场有望回暖。

经济依然疲软,需求尚显不足。实体经济走势是决定大宗商品市场冷暖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显疲弱,制约大宗商品市场走强。各主要经济体运行分化,美国经济保持较稳定复苏状态,欧元区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经济低速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5%,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欧元区10月PMI为52.2,仅略高于9月份,为年内第二低;日本10月制造业PMI为52.8,制造业已基本摆脱了消费税率上调带来的冲击。9月份汇丰新兴市场指数达52.5,创18个月新高,但仍远低于历史均值。总的看,全球制造业回暖仍有起伏,商品需求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市场实质性恢复尚需时日。尽管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材料开发和对传统材料的新应用,对有些商品如铅锌等有色金属、稀土、化学品等需求增加,但尚不足以拉动整体市场需求上升。

市场供应平稳,库存依然偏高。今年上半年,商品市场参与者一度担心部分商品供应紧张,引发农产品、有色金属、贵金属、石油等价格上涨,并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水平。然而,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和矿业生产的影响不及预期,印度尼西亚对矿产品的出口管制难以动摇市场供应的长期格局,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改变市场总体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状况。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上一个大宗商品繁荣周期大大刺激了资源、农业领域投资,至今新增产能仍在陆续释放,美国油气生产能力已达到30年来高位,今年2季度全球铁矿石产量再创新高,且主要矿企仍在继续投资扩产。在市场需求疲弱、下游开工不足的形势下,主要大宗商品由前几年的供应不足转为供应过剩,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去库存阶段。如棉花已连续3年过剩,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估计2014/15年库存将高达2147万吨,库存消费比接近90%。

投资机构撤离,商业资本涉险。2013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市场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特别是欧美加强金融监管政策的背景下,摩根大通、高盛、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多个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宣布缩减甚至退出大宗商品领域的业务。与此同时,贸易商和生产商则通过大宗商品融资、产业链整合等形式更深入地涉足商品投资,蕴藏新的市场风险。2013年末至2014年上半年,已发生数次大宗商品融资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和商品价格震荡。

美元持续走强,压制商品价格。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就业、制造业等数据持续向好,加上美联储不断缩小量化宽松规模,推动美元持续升值,吸引资金从大宗商品市场流出,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打压,原油、黄金、有色金属等金融属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所受影响更加明显。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报告,截至9月30日,黄金期权与期货的空仓规模创2006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目前美联储已彻底终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5年内加息可能性较大,美元还有进一步升值空间,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利空因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