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茶社 修补内心创伤
中科院心理所的志愿者们在鲁甸进行心理援助过程中,注重结合当地力量,形成可持续的援助形式。
志愿者们在当地给教师、公务人员等“枢纽人群”做心理培训。解决了这些与群众密切接触人群的心理问题之后,通过他们帮助更多的人,带动整个地区的情绪与氛围。他们给教师做“震后第一课”培训,让老师学会抚慰学生情绪,同时还帮助教师组成互助小组、组织学生们相互支持。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沟通。由于老师和学生会有长期的相处和沟通,他们之间就会形成可持续的互助支持系统。
在社区,“心灵茶社”的建立帮助成年人们修补内心创伤。由志愿者做领队,大家在茶社喝茶聊天、一起跳舞、宣泄情绪,互相之间得到支持,精神伤痛很快就会复原。心理所还注重在当地发展志愿者,在社区引入社工,充分发挥当地的力量来进行心理援助。
高危个案 建立心理档案
中科院心理所针对各个安置点中的受灾民众进行走访、评估和筛查,对重点人群进行身心问卷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个案,工作人员会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他们在灾区还发挥专业科研精神,在心理创伤研究方面,取得了学术上的巨大进步。
同时,在鲁甸的志愿者们还给当地灾民发放了心理援助自助手册,开展灾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并且研发了灾后心理援助辅助技术,如移动心理服务系统。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尽己所能帮助鲁甸人民走出灾难带来的心理伤害。
建言献策 提供专业建议
中科院还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的功能。在此次对鲁甸的心理援助工作中,中科院心理所除了尽力帮助当地人民之外,还有效发挥科学思想库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据《中科院心理所灾后心理援助鲁甸站工作总结》显示,心理所组织专家结合六年来在历次地震后展开的心理援助工作,以及国际灾难后心理援助经验和创伤心理学研究,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云南鲁甸地震应急阶段心理援助工作的六条建议。并且联合昆明分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都山地所向中科院党组提交《关于组建中科院抗震救灾指挥协调中心的建议》,联合各所和分院力量开展科技救灾行动。
鲁甸人民不仅要重建外在家园,还要修复受伤的心灵世界。在他们走出阴霾的路上,中科院心理所的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着他们。心理所的老师说,这是心理学人的使命,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充满意义,因为他们在做的,是利国利民、利于心理学发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