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灾区进过渡安置阶段 次生灾害严重

发布时间: 2014-08-15 13:07:4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郭厚杰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鲁甸灾区 过渡安置 扶贫基金会 塌方 公益同行

 

    震后鲁甸,山体崩塌和滑坡等次灾害严重。 中国扶贫基金会 供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8月14日讯(实习生 郭厚杰)云南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随着“黄金72小时”紧急救援行动的结束,地震灾区已进入过渡安置阶段。记者电话连线处在灾区第一线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详细了解现阶段云南鲁甸灾区的具体情况。

塌方频发 地震灾区生活条件艰苦

据王军介绍,地震灾区降雨密度大、雨量多,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灾民和救援队伍的床和被褥始终是潮湿的,许多灾民把帐篷搭在路边,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

“由于降水过多,地震之后次生灾害十分严重。”王军说,“每天都会发生多起塌方,8月12日在救援队到达重灾区龙头山镇上方的乐红乡时,附近发生多起塌方事件,当地救援团队派遣大型推车将落石推走,道路才畅通。”为此,当地政府和民间救援组织对易发生塌方的危险地带,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派出志愿者在危险地带进行看守和疏导工作,调集大量民间装载车和推车随时待命,应对塌方等次生灾害,保障道路畅通。

救灾物资 保质保速送到灾民手中

“黄金72小时”之后,为保障救灾物资及时快速地发放到灾民手里,扶贫基金会在云南鲁甸重灾乡镇设立三个工作站,第一时间前往灾民社区了解灾民需求,根据反馈信息购买救灾物资,直接发放到灾民手中,保证投送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成都建立采购组,通过当地采购员和志愿者精挑细选,采购当地优质厂商的产品。在粮食供应方面,同中粮合作,直接从中粮调集东北大米、油等救灾物资,运送到灾民手中,保障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

特殊人群 实施针对性的特殊帮助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大灾之后易产生恐慌情绪,变得沉默寡言、抗拒同别人说话和交流。”王军希望公众能够关注儿童群体,在救灾过程中,基金会协同NGO组织将针对儿童和灾民开启心理抚慰项目。其次,多数学校在地震中塌毁,有关人员正在指定地点搭建过渡板房,争取在9月1日开学前,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鲁甸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回族群众约占总人口的16.6%。王军介绍说,基金会为保证食物满足少数民族需求,专门为回族群众采购清真食品,例如:清真方便面、牛羊肉等。在救援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同伊斯兰国际救援组织合作调研,制定少数民族救援帮扶的计划。

科学救灾 灾区救援行动“行之有道”

王军认为,云南鲁甸的救援行动较之前更加专业。在芦山地震发生后,许多救援组织救援重心都在受灾严重、媒体曝光的地区,造成部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而鲁甸地震中,部分救援组织会理智制定救援方案,更加注重关注度低的地区救援。此外,社会资金的捐助和投放更加科学,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资金投入到修建社区活动板房,由于板房成本高、存在污染,之后的抗震救灾中大大减少了板房的修建,将资金投放到更需要的地方。

公益同行 众志成城帮助灾区重建

王军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联合启动了“公益同行•鲁甸地震社区陪伴计划”,关注老人、儿童和妇女等弱势群体,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协助恢复社区关系和社区正常生活,有效回应社区需求。

“该计划用于支持和鼓励NGO组织在灾民安置点提供个性、细微的帮扶,是对政府、基金会工作的有力补充。对灾民开展受伤伤员的护理以及受伤和遇难家属的抚慰,并开展长期的社区陪伴项目。同时开展乡村治理、农业合作社等项目,帮助农户恢复生产,提高农业收入。”王军说。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