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市经济在稳定中运行
(一)经济增速总体平稳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重庆经济总量增速仍然保持在12%以上,一季度增长12.5%、上半年增长12.4%、前三季度增长12.4%、全年增长12.3%,波动幅度仅为0.2个百分点,并未出现大起大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从扩内需、促开放、稳增长的措施效果看,消费对经济稳定发挥了基础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外贸的持续扩张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助推支撑作用。为防止商业经济过快回落,上半年市政府及时出台扩大消费、振兴商业八项措施,刺激消费政策实施效果逐渐显现,消费品市场增速逐月回暖。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年初,全市投资增速只有12.9%,处于直辖以来的最低增速。自3月起投资增速逐步回升,3-11月各月累计投资增速分别在20.1-21.3%的区间窄幅波动,投资保持了适度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205.03亿元,同比增长19.5%。在国际投资持续走低的形势下,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3年突破百亿。截至2013年末,累计23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87.04亿美元,增长29.1%。其中出口总额467.97亿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人民币2800多亿,同比增长21.3%。
(二)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在生产气候条件总体正常的情况下,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多年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实现增加值100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7%。在全国工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汽车和电子双轮驱动重庆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总量迈上15000亿元大关,总体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824.86亿元,增长14.5%;增加值累计增速1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二位、西部第一位。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第三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56.09亿元,同比增长12.0%,占GDP的比重达到41.6%。其中,金融业占比持续提高,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1068.35亿元,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8.4%。(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表现出冲高回落、攀高回稳“M”形运行态势,全年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连续2年控制在3%以内,总体可控可承受。全市物价水平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10位,处于中游位置。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看,八大类指数呈“七升一降”格局。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外,其余各类价格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衣着、居住类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4.1%、6.3%和2.8%,另外五个大类价格同比变动幅度均在2.0%以内。从涨价动因看,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四)要素保障较为充分
全年经济运行稳定,得益于能源、交通物流、资金供给等主要要素保障较为充分。
1、能源供需基本平衡。伴随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工业经济的企稳走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初步统计,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8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增幅较上年提高了9.0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看,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增幅呈逐季加快趋势,2013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5.7%、5.9%、5.8%和6.1%。2、交通物流顺畅。随着全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立体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运能进一步提升,有效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增长。2013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为17.14亿人、841.7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6%、11.4%;完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为9.74亿吨、3000.6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7%、13.3%。其中民航客运、公路货运增长最快。2013年民航客运量达到1461.32万人,同比增长16.4%;公路完成货运量8.07亿吨,增长13.2%。3、资金供给较为充裕。全市银行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适度把握信贷投放规模、节奏和结构。2013年我市银行存贷款增量同比双增。12月末,人民币存贷款比年初新增额分别为3258.84亿元和2222.23亿元,分别比上年多增154.57亿元和90.33亿元。二、全市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自2011年以来,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经济运行压力很大。同期我市经济增速也逐步回调,从2010年最高增速17.1%,逐年降低,目前经济增速降至12.3%,但降幅收窄。2013年降幅为1.3个百分点,比2012年降幅(2.8%)收窄1.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运行在调整中仍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和不断蓄积发展的正能量。
(一)区域战略调整优化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主体功能导向,在“一圈两翼”区域格局基础上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明确各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城镇布局,完善财税政策和考核办法,初步呈现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持续发展的趋势。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调整,集中体现在二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积极变化。2013年二产比重为50.5%,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发展,占经济总量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达到41.6%。
(三)民间资本活跃
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开放,民间资本活力得到不断释放。从投资角度看,全市民间投资完成5161.36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6.1%,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7%,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61.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初步核算,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782.56亿元,增长12.4%,占GDP的比重为61.5%。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现
重庆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全球转移机遇,成功引进培育了以笔电制造为龙头的电子制造业等新的增长点,尤其以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逐渐开花结果,如长安及长安福特系列新车型的不断上市,销售异常火爆,有力地推动了汽车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3年汽车制造业产值实现2969.30亿元,增长20.6%;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934.67亿元,增长22.9%;二者合计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7.3%,对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9.7%。三、全市经济质量效益提升
(一)就业平稳增长
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09万人,增长4.0%,实现了有就业的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去年上升0.1个百分点。(二)节能降耗稳步推进
2013年,全市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重庆的重大举措,积极促进工业向节约、清洁、低碳、高效生产方式转变,工业节能取得一定进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6%,降幅比上年缩小了6.4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三个收入稳步提高
1、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伴随全市工业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经营效益提升显著。1-12月, 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878.43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利税总额1683.42亿元,增长40.2%;全员劳动生产率23.42万元/人,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7.8%,提高23.0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各方面的稳定运行切实保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92.9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112.30亿元,增长14.6%。非税收入580.62亿元,增长17.1%;土地出让金收入1519.98亿元,增长11.8%。
3、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3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216元,比上年增加2248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2元,同比增加949元,增长12.8% 。(据重庆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