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服务“三农”这条主线,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改革和调整步伐,加大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在调整中实现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新的贡献,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05年乡镇企业运行基本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快速增长,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预计,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4%,增幅比上年略有降低。从全年发展趋势看,在宏观调控中,乡镇企业、乡镇工业增长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一季度,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1.32%;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1.12%,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11.33%,比上半年上升0.21个百分点;全年增长11.44%,比前三季度上升0.11个百分点。总体上实现了更快、更好平稳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全年乡镇工业完成增加值3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从全年发展趋势看,乡镇工业一季度增长13.45%,上半年增长13.06%,前三季度增长13.02%,与全年增幅相比略有波动。乡镇企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0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6%;由于工业较快增长和投资的拉动,第二产业发展略快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06%下降到21.89%,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二)效益增长快于生产速度增长,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增加值增幅0.6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 %,高于增加值增幅1.2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高于增加值增幅3.38个百分点。乡镇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均比上年有不同度的提高。全年乡镇工业产销率为93.08%,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863元/人,比上年增加2600元/人。
(三)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快于一般乡镇工业增长,涉农工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施“点调控”,对产能过剩的长线产品压缩投资,限制产量,对涉农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积极鼓励发展。全国各地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乡镇企业结构的大方向,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依靠资源优势,突出绿色品牌,不断开拓市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企业的提档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到2005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6264个,比上年增加了1825个;从业人员达700万人,比上年增加 10万人;全年乡镇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5100亿元,同比增长17.00%,高于全国乡镇工业增幅3.9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乡镇工业的比重达31.2%,占全部乡镇企业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2%上升到2005年的10.94%,比上年提升0.5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乡镇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要增长点。
(四)乡镇企业总体规模实力增强,对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拥有资产总额560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资产总额426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17.4%。乡镇企业在自身规模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社会贡献也进一步加大。乡镇企业发展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业,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4180万人,比上年增加310万人,增长2.26%,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6%左右。乡镇企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乡镇企业累计支付劳动者报酬10800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从中获得1100元,比上年增加97元,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左右。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一般占县域经济总量的70%左右,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乡镇企业累计上交补助社会性支出、上交支农、建农资金160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乡镇企业带动千万农民接受现代工业的洗礼,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一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二、全国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分析全国乡镇企业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密切相关,全国经济形势好,乡镇企业发展的速度就快、发展质量就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我国政府依靠市场手段实施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在对部分行业进行 “点调控”的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扩大就业和涉农产业,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在上年增长9.5%的基础上,2005年增长9.4%,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预期目标。全国各地科学发展意识和机遇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抢抓发展机遇,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这种好形势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和有利的市场环境。同时,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出台,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大大改善,企业家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投资欲望和发展动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内生动力的增强驱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主动适应外部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扶持政策减少的变化,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日趋深化,农村混合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乡镇企业增长的主体,乡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日渐增强。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拉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幅度均高于生产增长,成为拉动乡镇企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其中新建项目投资1万亿元,改建、扩建项目投资5000亿元。前几年一大批投资项目投产达产和2005年一批新建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乡镇企业的新生力量,增强了乡镇企业发展后劲。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企业达到16万个,其中年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万多个;全年出口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4 %,在出口产品中,轻工、纺织服装、机械、工艺品等四类产品出口交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乡镇企业出口的主要行业。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也大幅增加。
(四)产业集群和规模企业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在乡镇企业专业村、产业镇、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以特色产业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与产业链相配套的大量中小企业不断聚集,形成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2005年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化趋势和规模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成为带动乡镇企业增长的骨干力量。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乡镇企业集群达200多处。全国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达17万个,比上年增加 1.1万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 %,比全国乡镇企业平均增速快5.6个百分点;比重占到乡镇工业企业总量的 48.5%,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五)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2005年,农业部召开了全国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动了乡镇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全国各地结合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开展了以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创业辅导、行业协会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在缓解乡镇企业资金困难,增强信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2006年乡镇企业发展形势分析和发展对策建议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看好。尽管乡镇企业的发展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乡镇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乡镇企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2006年乡镇企业仍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支撑因素:一是国际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为乡镇企业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从国际上看,2005年美国、日本及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预期2006年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从国内看,2005年我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如期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作为新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追求的共同目标,我国经济将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好形势将为乡镇企业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二是国家经济政策将更加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进一步拓宽。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的实施,国家将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必将进一步向“三农”领域倾斜。随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管理职能和支持政策的完善,农产品加工将得到长足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力量,必进一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与农民就业、增收密切相关的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三是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扩大招商引资,加快结构调整仍是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2006年各地必将进一步加大启动民间资金和利用外资的工作力度,加之对经济发展形势良好预期和2005年投资惯性的影响,全国乡镇企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投资势头。同时,2006年我国将结束WTO过渡期,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在经受贸易壁垒制约的同时,也将受惠于WTO普惠制提供的竞争机遇,乡镇企业外贸出口将会稳定增长。投资和出口增长仍将是拉动乡镇企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一)努力为乡镇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努力形成发展乡镇企业的合力;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依托技术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尽快做大做强;继续坚持产业集聚发展的正确方向,鼓励乡镇企业向城镇和工业小区集中。二是要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利用东西部乡镇企业经贸洽谈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博览会等机会,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三)加强规划制导,引导乡镇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利用国际经济复苏和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的有利时机,结合“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加强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编制。要着重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集聚、产业扶持等方面,引导乡镇企业协调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乡镇企业投融资方向的引导,把社会各方面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
(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管理部门服务水平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必须提升乡镇企业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中。当前要重点抓好信息咨询、人才培训、融资担保、诚信、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下功夫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担保问题,尽快构建乡镇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结合蓝色证书工程,建立多层次、宽覆盖、长期性的人才培训网络,提升乡镇企业职工素质。要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突破技术难关,推动块状经济和企业集群发展。(农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