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表演、原生态民俗、中外经典作品展现……一场汇聚丰厚原创资源的文化创意盛宴将于12月11日亮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前广场,从而拉开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大幕。
“我们希望从这场文化盛宴中发掘更多产业发展的经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昨日(11月30日)透露,首个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应的衡量指标正在研究酝酿之中,有望将这一崭露头角的新兴产业推向高潮。考量创意产业需要“软指标”
就在本月,历时半年,先后六易其稿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政策》规定,从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布局上已经先行一步。
“不过,国内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衡量标准还是采用与其他行业相同的GDP统计方式,这样不够全面。”陈少峰认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示范、带动等多种特殊性,不应该简单地以投入和产出来“论英雄”。
陈少峰介绍,目前在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创意指数要数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等人2004年合作发布的“欧洲创意指数”。该指数包括三方面指标:人才指数、技术指数和包容性指数,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态度、价值观等“软”指标都会被纳入考虑。
陈少峰说,首个“中国创意指数”由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牵头制定,并和北京市发改委、市委宣传部等不断沟通交流,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中国创意指数将会是国际先进经验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结合。”陈少峰表示,北京市已经将居民“幸福感”指数这样的软性指标纳入统计口径,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参考。
北京适合发展“广义”文化创意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这顶“大伞”之下覆盖的领域在各个国家地区都不尽一致。世界公认的创意产业先驱英国就采用了“广义”的文化创意概念,根据英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界定,共有13个行业部门包含在内: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师、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电视广播。而在另一些国家,比如韩国、新加坡等,就主要将发展重心锁定在文化方面,影视剧、动漫等成为产业的最主要支柱。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比重超过全国任何其他城市。”陈少峰认为,由于北京市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渗透性和众多的创意人才,北京也适合将文化创意的领域进行延伸。目前,北京市确定将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影视节目制作、动漫、广告会展等13个行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在产业领域的广度上超过全国其它城市。文化创意呼唤复合型人才“欧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拥有大量复合型创意人才。”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筱芸博士认为。据她介绍,在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艺术文化课程也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艺术熏陶对于他们日后从事工业设计或软件开发时获得灵感必不可少。而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对理工科和艺术、历史等文科课程还缺少跨行业的复合性和关联性,这样对创意人才的储备不利。王筱芸认为,随着电子通讯、网络等高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多媒体平台上“手段过剩,内容不足”的现状已经出现。
“任何行业都应该有触摸和感受文化创意的机会。”王筱芸介绍,在本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由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策划主办的《新锐中国·触摸创意大型文化创意互动体验活动》就是一次“平民化”的文化创意盛宴,主题为“从四方到五环”的体验活动将中国传统四方原创文化与奥运五环相连接,构成超越时空、重构地域文化的理想创意新天地。 (沈衍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