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昨天(9月20日)在书面发布2005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时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去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文化产业结构、质量、品种、效益均得到改善和提升,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增长的态势,呈现出五大特点。
增长方式不断优化
2005年,占上海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例超过10%的细分的产业门类是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和书报刊出版发行,占比在5%-10%的产业门类是广播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高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增长是增长方式优化的重要方面,广播电视传输、电视电影、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等具有高科技特征的文化服务产业增长较快,特别是新兴电视媒体、在线娱乐、数字电视电影、文化装备制造等高科技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成为重要增长点。
高科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2005年文化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1.45万元,比上年提高13.7%,与全市人均劳动生产率相比,高出16.2%。文化服务业增长最快的是面向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分别比上年增长38.3%和41.9%。同时,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文艺创作、表演及演出场所”和“其他文化艺术服务”也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30.4%。
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文化服务业的大类中,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占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13.7%;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17亿元,占7.9%;文化艺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71亿元,占5.8%;网络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19亿元,占18.9%;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26亿元,占26.7%;其他文化服务业(主要为广告、会展服务)实现增加值83.34亿元,占27.1%。
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文化产业规模化正有序推进。全市186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其中8家“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持证机构年销售收入达到12.2亿元。移动电视规模化发展较快,截至2005年底,上海移动电视终端数超过15000个,其中覆盖公交车5000余辆、出租车3000余辆、市内轨道交通线2条,规模化的新媒体市场已成型。全市电影票房总收入2.7亿元,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网络游戏企业继续占有全国网络游戏市场主要市场份额,年运营总收入25.5亿元。
发展机制更为灵活
2005年上海文化产业更好地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新华发行集团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投资结构多元化,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中小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境外风险投资以及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融资,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分众传媒”等上海境外上市文化企业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个亮丽板块。
动漫游戏、影视后期制作等产业,紧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动漫游戏基地已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园中园”,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上海多媒体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驻企业340家,完成税收超过7000万元,风险投资与孵化基地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成功运行。
综合效应得到显现
文化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演艺、博物、书报刊零售、印刷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对城市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05年本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4.4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2%。
文化艺术高端市场的繁荣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2005年上海演艺业呈现辉煌景象,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引进世界顶级音乐剧《剧院魅影》,连续在同一剧场演出100场,创国内演出新纪录。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东方艺术中心以及众多演艺机构,不断为上海市民献上中国和世界优秀艺术作品,丰富了市民文化艺术生活,对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洪梅芬 陈春艳)
|